[发明专利]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70031.5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1/28 | 分类号: | C08L61/28;C08L1/28;C08K13/04;C08K7/08;C08K7/26;C08K5/098;C08K5/09;C08J7/04;C09D7/61;C09D7/40;C09F9/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森越知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8 | 代理人: | 尤志君 |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壳 树脂 餐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选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纤维素为辅料;助剂为硫酸钙晶须、苯甲酸、硬脂酸钡和气相白炭黑;添加剂为抗氧剂、脱模剂和硬化剂;涂料选用着色剂、催干剂、贝壳粉和增韧剂。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涂料中加入催干剂、贝壳粉和增韧剂,催干剂能够对涂料进行催干处理,增韧剂可提高餐具的韧性和高稳定性,采用天然的贝壳粉为原料,贝壳粉是经过研磨,高温烧制及特殊工艺制成的,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不仅具备不散发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而且具有吸附,分解餐具及其周围环境有害气体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胺树脂餐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压制成型。密胺餐具以其轻巧、美观、能耐低温、不易碎等性能,被用于餐饮业及儿童饮食业等。密胺树脂具有无臭、无味、无毒、色泽鲜艳等特点,其制作的餐具可在30-120℃范 围内长期安全使用。此类餐具以其表面平整、轻巧、美观、耐低温(可以直接放入冰箱)、耐蒸煮(可以沸水蒸煮)、耐污染、不易摔碎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快餐业、职工食堂及儿童饮食业等领域。
但随着密胺餐具用量逐渐增加,密胺树脂易断裂、耐高温性,耐磨性,表面硬度的缺点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含贝壳粉的密胺树脂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纤维素为辅料;助剂为硫酸钙晶须、苯甲酸、硬脂酸钡和气相白炭黑;添加剂为抗氧剂、脱模剂和硬化剂;涂料选用着色剂、催干剂、贝壳粉和增韧剂;
(2)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进行破碎,待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破碎成密胺粉,然后依次加入纤维素、硫酸钙晶须、苯甲酸、硬脂酸钡、和气相白炭黑,然后继续进行破碎,并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料,缓慢升温至85~90℃,待物料完全溶解后加入抗氧剂,搅拌均匀得到预制料,然后将预制料继续通过150~200℃加热30~40S使预制料成泥状,且在此过程中,依次加入少量的酸做为催化剂,提高固化速率;
(4)将预塑的泥状树脂放入模具内,闭膜加压至15~30Mpa,在160~170℃下固化30~40S,打开模具,然后依次投入脱模剂和硬化剂,闭膜,待30~40S,打开模具,取出模塑餐具半成品;
(5)将步骤(4)取出的餐具半成品利用冷却机进行快速冷却,直至降至室温,然后利用雕刻机对餐具半成品的表面进行花纹雕刻;
(6)将餐具所需颜色的着色剂、催干剂、贝壳粉和增韧剂,进行混合,然后将涂料涂覆在餐具半成品表面开设的花纹凹槽内,从而实现对其着色,待涂料凝固后,在200~210℃下进行热处理4~6min,最后通过冷却机进行快速冷却,直至室温即可。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三聚氰胺-甲醛两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3:3~4。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着色剂、催干剂、贝壳粉和增韧剂的重量配比为8~9:1:2:1。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原料、辅料、助剂和添加剂的质量配比为8~9:3:2:1。
优选的,所述助剂中硫酸钙晶须、苯甲酸、硬脂酸钡和气相白炭黑的质量配比为3~3.5: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锦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0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