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验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8420.4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2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郑东;赵拯;赵五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江宇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验伪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人脸验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判定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拍摄的红外图像中存在人脸图像时,判断所述红外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和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拍摄的深度图像中人脸区域有效点云数量占比数是否处于预设阈值区间;
当判定不处于时,计算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与所述预设阈值区间的亮度差异值;
根据所述亮度差异值计算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的拍摄红外图像的红外理想曝光时长区间;
根据所述亮度差异值和深度图像中人脸区域的平均距离信息计算所述摄像头的拍摄深度图像的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获取事先根据光线、距离和所述亮度差异值对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拟合得到的拟合函数,计算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的拍摄深度图像的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根据光线和距离动态调整曝光时长,记录使深度图像中深度人脸信息满足质量要求的最小曝光时间和最大曝光时间;改变光线条件和距离值,多次测试并得到记录列表;根据记录列表中的记录参数拟合,得到拟合函数,
根据所述红外理想曝光时长区间和所述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调整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的当前曝光时长,判断红外理想曝光时长区间和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是否存在交集;当服务器判定存在交集时,设定交集的中心点值作为目标曝光时长,调整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的当前曝光时长;当判定不存在交集时,根据深度图像中人脸区域的平均距离信息Distancecur和预设最佳识别距离Dmatch调整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的识别距离,并重新计算红外理想曝光时长区间和深度理想曝光时长区间,当Distancecur<Dmatch,调大识别距离,当Distancecur>Dmatch,调小识别距离;控制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根据所述当前曝光时长再次拍摄,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
判断修正后的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待验证目标是否为活体;
当判定所述待验证目标为活体时,从所述红外图像中提取人脸关键点;
采用所述人脸关键点对所述红外图像及与所述红外图像对应的深度图像生成的三个通道图像进行人脸矫正,得到各个通道下的矫正人脸图像;
对4个通道的所述矫正人脸图像通过人脸特征抽取模型提取特征,并与特征库的特征作比对计算,得到比对相似度;
当所述比对相似度大于预设识别阈值时,判定人脸识别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验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待验证目标是否为活体,包括:
将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拍摄的与红外图像对应的深度图像转换成三通道数据;
根据所述红外图像中的人脸坐标分别截取红外图像和所述三通道数据的图像中人脸区域,组成4个通道的人脸图像数据;
将所述4个通道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活体识别网络,计算出活体分数;
当所述活体分数大于活体判断阈值时,判定所述人脸图像数据对应的待验证目标为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验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摄像头拍摄的与红外图像对应的深度图像转换成三通道数据,包括:
根据像素坐标与相机坐标的转换原理,将所述单3D结构光或TOF摄像头拍摄的深度图像上的点转化为相机坐标中的三维点,并将所述三维点组成深度图像的三个通道;
计算每个像素点对应所述三维点的法向的方向以及偏移量;
根据预设角度阈值对所述法向的方向进行迭代,并根据所述方向计算旋转矩阵得到三通道初始数据;
将所述三通道初始数据归一化成值为0-255的三通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84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