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62331.9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俊 |
| 主分类号: | A23N5/08 | 分类号: | A23N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板栗 处理 剪切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包括安装框,安装框的顶部设有顶槽,顶槽内滑动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的左侧通过拉绳一连接自动收线机构,另一侧与拉动机构连接,顶槽内底侧壁安装有多个下料筒,下料筒底部安装有用于切料的横切机构,横切机构的右侧设有主动机构,主动机构带动横切机构左右往复移动,主动机构通过皮带带动从动机构转动,从动机构与拉动机构之间传动连接。本发明中通过主动机构、从动机构、拉动机构、横切机构、长板以及放置框等结构部件的配合作用,可使得物料由下料至切割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能显著的提升工作效率,相比于现有物料通过人工进行处理,是极大的进步,能节约大量时间,具备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
背景技术
板栗,是山毛榉科栗属的植物。板栗属于坚果类,但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它的淀粉很高,板栗的营养更高于粮食。板栗原产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著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板栗要进行脱蓬处理,脱蓬处理是板栗加工生产中最耗时的一个环节,脱蓬时需要先将板栗的外侧表皮切开,然后再将内部果肉与外皮分开,目前,板栗表皮的切割均采用人工手工进行,切割效果很慢,且容易伤手,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板栗脱蓬处理的剪切设备,包括安装框,安装框的顶部设有顶槽,顶槽内滑动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的底部以及外侧壁与顶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且放置框为上下贯通的方形框体,放置框的左侧通过拉绳一连接自动收线机构,自动收线机构安装在安装框的左侧,另一侧与拉动机构连接,拉动机构安装在安装框的右侧;
顶槽内底侧壁安装有多个下料筒,下料筒的下部伸出顶槽的底部位于安装框内,且下料筒底部安装有用于切料的横切机构,横切机构的右侧设有主动机构,主动机构带动横切机构左右往复移动,主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安装框内底部右侧,主动机构通过皮带带动从动机构转动,从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安装框的右侧下部,从动机构与拉动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从动机构带动拉动机构运动,且从动机构顶部安装有用于隔料的长板,长板的左侧贯穿多个所述的下料筒的侧壁且与下料筒侧壁之间滑动连接,长板上开设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孔,下料孔直径大于或等于下料筒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的下端四角处均安装有支腿,支腿的底部设有减震块,且支腿之间安装有输料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料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右两侧分布的支腿上,且左侧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主动滚轴,右侧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从动滚轴,主动滚轴和从动滚轴之间套设有传送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动机构包括固定杆一,固定杆一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框外侧,另一端通过轴承一转动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一的顶部安装有绕线轮,绕线轮上缠绕有拉绳二,拉绳二的一端固定在远离拉绳一一侧的放置框上,转轴一的底部设有小齿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内底部位于多个下料筒的正下方设有导料台,导料台由右向左倾斜设置,且表面光滑,导料台左端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出口处位于输料机构的正上方,出料管的左侧设有用于挡料的竖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切机构包括滑动杆,滑动杆通过滑套固定安装在下料筒的侧壁上,且滑动杆的右端与主动机构连接,滑动杆上端对应所述下料筒设有多个挡板,挡板上端一侧通过固定杆二固定安装有切刀,切刀刀刃位于下料筒一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筒的侧壁上对应切刀的位置开设有侧槽,侧槽的宽度略大于切刀,且侧槽的横向长度等于下料筒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俊,未经李晓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