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55518.6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畅 |
| 主分类号: | D05B51/00 | 分类号: | D05B51/00;D05B4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流 变体 实现 加工 智能化 缝纫 出线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包括缝纫出线设备,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出线收纳架,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出线收纳架活动连接有出线架构,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出线收纳架活动连接有调控架构,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调控架构活动连接有负载挤压块,该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打开设备的开关,调控架构内部的活动支撑架持续向内侧移动,活动支撑架通过带动上下两侧的连接卡柱向内侧移动,连接卡柱带动推动气管对两侧纺织线罐内部的加工线进行推动,根据气压压强的特性,下压等量的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
背景技术
服装经过时间的发展转向功能性,继而更注重服装的美观性,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美的享受,而影响美观性的主要因素是纺织品的质地、色彩、花纹图案和缝纫技术等因素,则缝纫出线设备的作用是输送制作的纺织线,进而将衣物制作。
目前的缝纫出线设备在使用时会出现纺织线输送较多的情况,在制成服装后会有较多的残留线料残留在衣物上,后期需要销售人员手动剪除,其影响了衣物整体的美观,且由于现代化缝纫设备缝纫速度较快,导致长期运作缝纫出线设备,则线容易由于传输过快卡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包括缝纫出线设备,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中间活动连接有出线收纳架,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出线收纳架活动连接有出线架构,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出线收纳架活动连接有调控架构,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调控架构活动连接有负载挤压块,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负载挤压块活动连接有间隙控制架构,所述缝纫出线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负载挤压块活动连接有空气气囊。
优选的,所述调控架构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负载挤压块,负载挤压块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插头,连接插头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间隙控制架构,连接插头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扭矩弹簧杆。
优选的,所述扭矩弹簧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流变体块,电流变体块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棒。
优选的,所述负载挤压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推杆,挤压推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间隙控制架构,挤压推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扭矩弹簧杆。
优选的,所述调控架构的中央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撑架,活动支撑架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架,推动架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柱,连接卡柱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推动气管。
优选的,所述出线架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连接插头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收集气囊,连接插头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出线收纳架,出线收纳架的中央活动连接有固定夹板。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电流变体实现等线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出线设备,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打开设备的开关,调控架构内部的活动支撑架持续向内侧移动,活动支撑架通过带动上下两侧的连接卡柱向内侧移动,连接卡柱带动推动气管对两侧纺织线罐内部的加工线进行推动,根据气压压强的特性,下压等量的气体,则纺织线罐内部输送等量的加工线进行推送,线进入出线收纳架的内部,固定夹板将加工部位进行固定,通过加工线与连接插头底端的摩擦力,带动连接插头向上侧移动,收集气囊对连接插头进行限位,使连接插头以较慢的速度挤压出线架构内侧的开关,使缝纫机对加工线进行间歇性加工,从而实现了有效的防止制成服装后会有较多的残留线料残留在衣物上,提高了衣物制作的品质,且高效的将出线速度与缝纫加工速度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畅,未经刘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5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