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第三线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分析方法、分析系统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1469.0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东;丁伟;汤杰;宋健鹏;邹明辉;马保仁;秦志鹏;马金元;白少明;刘斌;杨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G06Q50/3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三线 提高 线路 运输 能力 分析 方法 系统 应用 | ||
1.一种通过第三线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终端,所述通过第三线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析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的车辆选型编组、速度目标值、折返能力技术指标;
步骤二,通过上述技术指标,获取提高站立标准、扩大车辆编组、提高折返能力、调整运营交路、采取快慢车的运营模式;
步骤三,通过获取的所述运营模式,引入轨道交通第三线,并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测试引入的所述第三线模式下线路折返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第三线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折返能力包括站前折返能力、站后折返能力;
所述站前折返能力包括:站前单渡线、单折返线站前折返,站前交叉渡线折返;
所述站后折返能力用于侧式站台也适应岛式站台布置的折返站;包括:
列车停站时间的计算、列车最小到达间隔I到达计算、列车最小出发间隔I出发计算及列车最小到达间隔计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第三线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前设交叉渡线,两条折返线全部空闲,作业过程包括:
第一趟列车经过E点直向到达车站停靠站台(A)侧,乘客上下车同时办理侧向到达进路,开放信号;
经过一个追踪间隔后,第Ⅱ趟列车经过E点侧向到达车站,停靠在站台(B)侧,乘客上下车;
第二趟列车停妥后,转换道岔,开放信号,第Ⅰ趟列车在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侧向出发,腾空站台(A)侧;
第一趟列车出清站前渡线轨道电路D点后,转换道岔,开放信号,第Ⅲ趟列车运行至E点,直向到达车站停靠站台(A)侧;
第三趟列车停妥后,转换道岔,开放信号,第Ⅱ趟列车在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直向出发,腾空站台(B)侧;
第二趟列车出清站前渡线轨道电路D点后,转换道岔,开放信号,第Ⅳ趟列车运行至E点,侧向到达车站停靠站台(B)侧;
所述站前折返到达间隔时间为:
I到达=t进站+t转换+t出站+t转换;
式中:
t进站——列车从E点至停靠站台所用时间(s);
t转换——办理进路、开放信号等的作业时间(s),取13s;
t出站——出发列车尾部驶离车站闭塞分区D点的时间(s);
站前折返受限于列车侧向进站后,列车侧向出发的过程,因此t进站与t出站均应该按照侧向进出考虑,按照上述公式完成到达间隔计算后,还应验算列车停站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列车最小出发间隔时间为:
I出发=t出站+t转换+t进站+t转换
出发间隔与到达间隔计算过程一致;
所述关门时间计算包括:
T停站=t开关+(高峰小时上车人数+高峰小时下车人数)*t上下/(N车门*N列*N编成)+t预留
式中:
t开关--车门开关动作附加时间取初期取19s、近远期取17s;
t上下--平均上或下一名乘客的综合时间取0.6s;
N车门--车辆每侧的车门数;
N列--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
N编成--列车编成辆数;
所述列车最小到达间隔I到达计算包括:
I到达=t停站+t入线+t转换+t进站
式中:
t停站——列车在折返站下车站台停车时间(s);
t入线——列车起车到出清站后折返道岔B点时间(s);
t转换——车站为接后续列车办理进路、开放信号等的作业时间(s),一般取13s;
t进站——列车由E点向车站运行到最终停妥所需要的时间(s);
所述列车最小出发间隔I出发计算包括:
I出发=t出站+t转换+t出线+t停站
式中:
t出站——出发列车尾部驶离车站闭塞分区E点的时间(s);
t转换——办理进路、开放信号等的作业时间(s),取13s;
t出线——列车从折返线起车至停靠2站台所用时间(s);
t停站——列车在折返站下车站台停车时间(s);
所述列车最小到达间隔为:
I到达=t停站+t入线+t换向+t出线+t转换+t进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4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加热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叉车压线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