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36642.8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彭长歆;郭祥;顾雪萍;李民;李欣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68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梁睦宇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家 结构 修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清理、矫正后再进行加固:在相对的两面夯土墙之间设置拉紧装置,在相邻的夯土墙连接处设置角箍;其中,拉紧装置包括花篮螺栓和2组拉杆机构,此2组拉杆机构的一端分别固定于两面夯土墙,2组拉杆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螺栓连接;拉杆机构包括套管和螺杆,套管安装于夯土墙,且套管贯穿夯土墙,螺杆的一端穿过套管,且螺杆的一端套设有2个T形螺母,此2个T形螺母分别位于夯土墙的两侧,且T形螺母与夯土墙之间设有垫块,2组拉杆机构中的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螺栓连接;增强夯土墙的结构稳定性,修正夯土墙的倾斜角度,有效防止夯土墙在修缮后使用中可能再次出现的开裂与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统夯土建筑修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
背景技术
夯土墙开裂倾斜是客家土楼建筑修缮中最复杂的难题,由于防御的需要,客家土楼建筑的外墙大多由夯土筑成,夯土墙厚重和高耸,受建造技艺、外部环境和使用状态等影响,容易出现纵向贯穿的大裂缝,继而造成多面夯土墙向外倾斜。
综上所述,导致夯土墙开裂和倾斜具有以下几种原因:1、夯土墙自身材料性质;2、四面夯土墙拉结变弱引起夯土墙的倾斜;3、土楼屋顶和夯土墙的自身重量引起的开裂;4、夯土墙干燥收缩变形和冷热不均等原因,应力集中在墙角薄弱处,容易导致墙体开裂,形成纵向贯穿的裂缝。
目前客家的土楼夯土墙修缮技术基本达到了矫正夯土墙和弥补裂缝的效果,但是对于进一步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夯土墙开裂现象考虑不足,同时尚未有较好解决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夯土墙开裂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加固四面夯土墙的联系与拉结,集中稳固夯土墙,增加夯土墙修缮完成后,拥有较长时间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清理、矫正后再进行加固:(1)在相对的两面夯土墙之间设置拉紧装置,在相邻的夯土墙连接处设置角箍;
其中,拉紧装置包括花篮螺栓和2组拉杆机构,此2组拉杆机构的一端分别固定于两面夯土墙,2组拉杆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螺栓连接;
所述拉杆机构包括套管和螺杆,所述套管安装于夯土墙,且套管贯穿夯土墙,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套管,且所述螺杆的一端套设有2个T形螺母,此2个T形螺母分别位于夯土墙的两侧,且T形螺母与夯土墙之间设有垫块, 2组拉杆机构中的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螺栓连接;
(2)完成加固墙体后,采用土石灰砂浆填充夯土墙的孔洞和裂缝,采用抹灰处理夯土墙的面层。
优选的,每一层楼相对的两面夯土墙至少设置2组拉紧装置,所述拉紧装置位于每层楼板的距离为120~200cm,所述拉紧装置与相应的墙角的距离为550~1200cm。
优选的,所述角箍为2块直钢板,2块所述直钢板垂直连接,2块所述直钢板的内侧均与夯土墙贴紧连接,2块所述直钢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位于同一层楼的角箍与拉杆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在进行加固墙前,具有以下步骤:
S1、清理:安装脚手架平台,将屋面的瓦片卸下;
S2、矫正:在墙体的外部设置矫正结构,具体为:从夯土墙的上端至夯土墙的下端至少安装一条木板,在木板的中部设一根硬木枋,相邻的木板通过硬木枋连接,采用至少一条钢管支撑硬木枋。
优选的,在步骤S2中,调节钢管矫正夯土墙的过程中,每次夯土墙的顶部的位移达到8~20mm时,观察夯土墙:如发现夯土墙的四周出现新的裂缝应停止矫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6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