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30487.9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军;姜莉;徐晶;肖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4;G01N30/60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张文静 |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hplc 检测 小儿 退热 颗粒 黄芩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包括,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后各量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检测后按外标法计算得到黄芩苷含量,色谱柱型号为岛津C18,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08‑0.12%磷酸水溶液,以A:B=45‑55:55‑45(v/v)等度洗脱。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耐用性良好,基线噪音小,灵敏度高;峰形好,拖尾因子小;检测过程无需其他复杂前处理,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柱温较低,色谱条件温和,操作便捷;具有适用浓度范围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检测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活性成分的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和蝉蜕,具有发汗解表和清里退热功效,主要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较好的效果,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受到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好评。
现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的含量;然而,却忽视了黄芩苷含量的检测,黄芩苷具有泻火和除湿等功效,其含量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如何准确定量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适用浓度范围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溶解于甲醇水溶液中,超声处理后过滤,取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加入甲醇水溶液中,搅匀后定容,即得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S3、HPLC法测定: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检测后按外标法计算得到黄芩苷含量。
具体地,步骤S3中,色谱柱型号为岛津C18,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
本发明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型号的色谱柱能够较好地实现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与其他成分的分离,峰形好,拖尾因子小;该型号的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可实现卓越性和耐久性,并且获得良好的色谱峰形。
具体地,步骤S3中,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08-0.12%磷酸水溶液,以A:B=45-55:55-45(v/v)等度洗脱。
本发明研究发现,采用现有方法的常规流动相,色谱出峰极易拖尾,峰形较差,对准确定量造成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地研究发现,采用本发明流动相能够改善黄芩苷的峰形,减少拖尾效应,从而有效地将黄芩苷与其他成分进行分离,达到更加准确定量的目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中,所述流动相A为甲醇,所述流动相B为0.10%磷酸水溶液,并加入1.2%的三乙胺,以A:B=50:50(v/v)等度洗脱。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中,柱温为35-48℃,进一步优选为42.5℃。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中,流速为0.8-1.2ml/min,进一步优选为1.0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未经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0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