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爬虫技术和规则引擎的接口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26319.2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朱曙萍;袁亦斌;王璟琳;黎木光;任森;余意;李杨;冯兰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邦业(杭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6/951;G06F16/95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孙孟辉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爬虫 技术 规则 引擎 接口 测试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爬虫技术和规则引擎的接口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部署测试服务器;步骤S2,搭建接口文档管理平台;步骤S3,构建网络爬虫;步骤S4,根据接口文档构造接口测试规则引擎;步骤S5,按不同的接口测试用例类型创建接口测试用例模板库;步骤S6,执行网络爬虫;步骤S7,将爬取接口类型传入接口测试规则引擎,自动生成接口测试用例;步骤S8,将接口测试用例的属性存放于数据库;步骤S9,自动生成接口测试用例的测试报告;系统包括:爬虫装置、接口测试用例规则引擎装置、接口测试用例模板库装置、接口测试用例自动生成装置、接口测试用例存储装置、接口测试用例运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基于爬虫技术和规则引擎的接口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业务系统不断向着分布式、业务中心化和高可用性的方向发展。系统间的接口错综复杂,传统的接口测试方法测试成本急剧增加、测试效率大幅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而且可持续进行的测试方法来保证系统的质量。接口测试的本质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系统接口进行全面、高效、持续的检测。但是,传统的接口测试是基于既定的接口测试文档和可测系统上通过测试脚本编写,从而完成接口测试用例的编写,当接口属性或接口功能发生变更,相应的测试用例编写脚本也需要作出调整,这就大大增加了接口测试用例的维护成本。随着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接口的数量越来越多,接口之间的关系越加复杂时,这种接口测试用例的维护成本将很难控制,接口测试的效率很难提升,项目的总体质量和进度风险将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接口测试自动化,自动生成接口测试用例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爬虫技术和规则引擎的接口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被测系统部署于测试服务器;
步骤S2,搭建接口文档管理平台;
步骤S3,构建网络爬虫,从所述接口文档管理平台中爬取被测系统的接口信息;
步骤S4,根据给定的接口文档构造接口测试规则引擎,接口测试规则引擎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前置条件规则,第二层为测试用例规则,第三层为参数数据填充规则,第四层为断言规则,按接口类型自动匹配每一层的规则来确定接口测试用例生成规则,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预定义前置条件规则;
步骤S4.2,预定义测试用例规则;
步骤S4.3,预定义接口参数数据填充规则;
步骤S4.4,预定义断言规则;
步骤S5,按照不同的接口测试用例类型创建接口测试用例模板库;
步骤S6,执行步骤S3构造的网络爬虫,获取被测服务器的接口信息;
步骤S7,将步骤S6爬取的接口信息中的接口类型传入步骤S4构造的接口测试规则引擎,获取测试用例生成规则,并依据该用例对应的接口测试用例模板,自动生成接口测试用例;
步骤S8,将步骤S7生成的接口测试用例的属性存放于数据库;
步骤S9,构建接口测试用例运行器和测试报告生成器,自动生成接口测试用例的测试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网络爬虫的构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创建URL管理器,用于指定待爬取的WEB网站URL地址;
步骤S3.2,执行爬虫调度器,用于启动整个爬虫程序,获取测试服务器资源;
步骤S3.3,执行解析器,对爬取的测试服务器资源进行解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邦业(杭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材邦业(杭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6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