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23239.1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平 |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B28C5/00;B28C7/00;B02C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建筑 制作 混凝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采用了一种赶压装置,包括底部机架、支撑柱、竖直机架、滚压机构以及筛分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以下难题:a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固废规格大小的不同,很难实现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建筑固废进行同步处理,且传统的建筑固废处理时,由于赶压不充分,可能导致石子上仍然混合有水泥砂浆,从而在使用时会导致掺水量增加,影响混凝土的强度;b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后由于水泥砂浆和石子仍然掺杂在一起,若不进行筛分处理,影响石子的进一步表面清洁处理,同时建筑固废由于体积较大可能在破碎处理过程中引起装置内部的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固废再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胶凝材料(水泥)、水、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子)、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需要时掺入) 为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形成混凝土,混凝土在加工 过程中所需的石子和砂子需要从自然界获取,但为了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尽量减少砂石 原料的开采,我们可以对已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当对已淘汰的混凝土建筑拆除后, 建筑固废由于其占地面积大,没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堆放,不仅侵占土地,还影响城市面容, 直接将建筑固废填埋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中建筑固废在破碎处理后还能再次用在混凝土中 替代骨料,与石子、水泥、砂子、水和外加剂掺和在一起搅拌形成新的混凝土,既节省成本, 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建筑固废回收再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难题:a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中,由于 建筑固废规格大小的不同,很难实现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建筑固废进行同步处理,且传统的建 筑固废处理时,由于赶压不充分,可能导致石子上仍然混合有水泥砂浆,从而在使用时会导 致掺水量增加,影响混凝土的强度;b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后由于水泥砂浆和石子仍 然掺杂在一起,若不进行筛分处理,影响石子的进一步表面清洁处理,同时建筑固废由于体 积较大可能在破碎处理过程中引起装置内部的堵塞,影响建筑固废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可以解决建筑固废再处理过程中存 在以下难题:a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固废规格大小的不同,很难实现对 不同规格大小的建筑固废进行同步处理,且传统的建筑固废处理时,由于赶压不充分,可能 导致石子上仍然混合有水泥砂浆,从而在使用时会导致掺水量增加,影响混凝土的强度;b 传统的建筑固废在处理过程后由于水泥砂浆和石子仍然掺杂在一起,若不进行筛分处理,影 响石子的进一步表面清洁处理,同时建筑固废由于体积较大可能在破碎处理过程中引起装置 内部的堵塞,影响建筑固废的处理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 该种利用建筑固废制作混凝土的方法采用了一种赶压装置,该赶压装置包括底部机架、支撑 柱、竖直机架、滚压机构以及筛分机构,所述的底部机架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支撑柱,支 撑柱上安装有竖直机架,滚压机构安装在竖直机架上,竖直机架上开设有导料槽,竖直机架 下端面位于导料槽的下方滑动设置有筛分机构;其中:
所述的滚压机构包括转动电机、转动板、振动支链、锥形柱、锥形筒,旋转电机、限位 支链、转轴、转动齿轮以及圆环板,其中所述的转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竖直机架内部上 端面上,转动电机输出轴通过法兰盘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通过振动支链安装有锥形柱,锥 形柱位于导料槽正上方且锥形柱下端面直径小于导料槽直径,锥形筒为上下贯通的结构,锥 形筒转动设置在导料槽侧边,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竖直机架内部下端面上,圆环板固 定安装在锥形筒侧壁上,圆环板侧边均匀设置有齿条型结构,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轴套安装 有转轴,转轴上安装通过平键安装有转动齿轮,且转动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与锥形筒转动 连接,限位支链左右对称安装竖直机架内部下端面上,且限位支链上端与锥形筒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平,未经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3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