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6214.0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盟;冯玉涛;张友杰;赵春寒;杨清彬;王雷;具龙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转向 调节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乘用车底盘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转向柱连接部固定在转向柱柱管下方,转向柱侧夹持部成对固定在转向柱上夹持部下方,所述的转向柱侧夹持部与所述的转向柱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包括尼龙衬片和数个轮廓形状为多边形导电铆钉,所述的导电铆钉贯穿尼龙衬片。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转向柱管和转向柱支架的结构上进行改进设计,在转向盘调节过程中,既确保了能有顺畅的调节手感,又确保了可靠的导电性,解决了转向盘调节异响及喇叭导电不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乘用车底盘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乘用车的转向盘一般可进行高度调节和前后调节,转向盘固定安装在转向柱柱管上,转向柱柱管通过转向柱支架固定安装在仪表板横梁上。转向盘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移动转向柱柱管在转向柱支架上位置实现的。为了能使转向盘调节顺畅,一般会在转向柱连接部和转向柱支架之间涂抹润滑脂。
转向盘调节过程中,转向柱连接部外缘会刮拭润滑脂。所以一般的转向柱调节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因润滑不良导致的转向盘调节卡滞或者异响;
转向盘调节夹紧后,转向柱连接部和转向柱支架受挤压接触,汽车喇叭通过此结构形成导通回路。如果润滑脂存留在转向柱连接部和转向柱支架之间易形成绝缘膜,就会导致汽车喇叭开路,喇叭不响,基于以上,现有转向柱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在转向柱连接部和转向柱支架之间设计了一个滑套,能够解决转向盘调节异响问题及喇叭导电不良的问题。
本申请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转向柱连接部固定在转向柱柱管下方,转向柱侧夹持部成对固定在转向柱上夹持部下方,所述的转向柱侧夹持部与所述的转向柱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包括尼龙衬片和数个轮廓形状为多边形导电铆钉,所述的导电铆钉贯穿尼龙衬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部和所述的圆孔数量均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部为圆柱形尼龙。
进一步地,所述的尼龙衬片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形成的止挡部。
进一步地,还设置有衬片连接部,左右两个所述的尼龙衬片通过所述的衬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向柱连接部上还设置有腰形通孔,所述的尼龙衬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腰形通孔匹配的腰形凸台,所述的腰形凸台上设置有腰形通孔,转向柱侧夹持部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还设置有调节手柄和手柄轴,所述的调节手柄朝向滑套一侧设置有圆柱凸轮,所述的手柄轴穿过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腰形凸台上的腰形通孔之后与所述的调节手柄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铆钉轮廓形状为星状、散射状或雪花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尼龙衬片或所述的导电铆钉厚度为0.8m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通过在转向柱管和转向柱支架的结构上进行改进设计,在转向盘调节过程中,既确保了能有顺畅的调节手感,又确保了可靠的导电性,解决了转向盘调节异响及喇叭导电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的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的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本申请的滑套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的乘用车转向柱调节结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