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6889.1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民;徐培培;宋立忠;龙豪;张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胡里程 |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约束 阻尼 金属 屏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其结构包括声屏障外壳、声屏障内填充的吸声材料及固定卡块,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包括面板和背板、顶板、底板,端板。本发明的优点在于:①分别采用优质岩棉、泡沫铝作为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安装牢靠,耐候性能优良,降噪效果佳;②采用吸音板和隔音板双板贴合的模式,将噪音的传递路径阻断;③面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便于噪音通过通孔进入声屏障内部,利于吸收噪音,减弱混响声的形成;④吸音板和隔音板与面板和背板之间形成空隙,利于声音在空隙内反射吸收,同时减少吸音板和隔音板的振动对声屏障结构的影响;⑤面板和背板采用阻尼夹层板能有效抑制声屏障的振动,降低了声屏障产生的二次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屏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产生的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在沿线噪声敏感区设置声屏障,降低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现有的声屏障设计通常只考虑阻断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忽略了高架桥梁振动以及高速列车运行脉动风引起的声屏障振动产生的二次噪声,导致中低频段噪声增大。CN2018101639148公开了一种阻尼减载声屏障,包括声屏障屏体和声屏障立柱,在所述声屏障屏体的两侧与H型钢声屏障立柱之间设有弹簧减振结构,其目的主要是在高速列车脉动风荷载作用下,避免共振,保护声屏障免于破坏,与声屏障振动产生的二次噪声无关。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其性能稳定,以阻尼夹层板的方式取代传统金属板来抑制声屏障自身振动,不需要依靠弹簧的伸缩提供振动缓冲的阻尼力,而是通过敷设的约束阻尼层来耗散振动能量。本发明不仅能明显降低轮轨噪声等的传播,还能显著减小声屏障产生的二次噪声。本发明作用原理和目的与CN2018101639148完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旨在克服传统声屏障在降低二次噪声方面的短板,同时满足性能稳定、耐候性好、性价比高的要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约束阻尼金属声屏障,该声屏障包括外壳、声屏障内填充的吸声材料及固定卡块;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包括前后布置的面板和背板、位于面板和背板之间的顶板、位于面板和背板之间的底板,位于外壳左右两端的端板,所述面板的上下侧边缘分别朝向背板弯折形成上下折边,所述背板的上下侧边缘分别朝向面板弯折也形成上下折边,所述顶板通过上折边与面板和背板固接,所述底板通过下折边与面板和背板固接,所述面板开孔位于面板上,所述面板和背板均为阻尼夹层板。顶板和底板将面板与背板连为一体,组装简便。
进一步,面板与吸声材料之间、背板与吸声材料之间均形成空腔,该空腔有利于吸声。
所述顶板向上凸起,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顶板相匹配的凸起,顶板、底板分别与上下折边铆接。多块声屏障堆叠时,上下的声屏障在交界处能很好的贴合,防止噪音从上下声屏障之间的缝隙传出去。顶板、底板分别与上下折边铆接,连接简便。
所述顶板、底板边缘设置有供嵌入胶条的凹槽,所述胶条设置在凹槽中,有效阻断声音从声屏障的缝隙传出。
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其形状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形状相适配,构成密闭空间。采用端板一是可防止漏声,二是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可阻止内部的吸声结构掉落。
所述面板开孔为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mm~1.5 mm。
所述壳体内的顶部左右两侧设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与前后内壁贴合,所述吸声材料固定于固定卡块形成的卡槽中。
所述吸声材料包括吸音板和隔音板,吸音板为岩棉或离心玻璃棉,隔音板为泡沫铝,吸音板和隔音板紧密贴合或用螺栓固定,所述吸音材料两侧包裹无纺布,所述无纺布贴合在吸声材料表面。
所述阻尼夹层板的夹层板结构分为金属板、阻尼层、约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6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