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6584.2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丁林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林贞 |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79/02;C08L29/04;C08G73/02;C09D5/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4302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苯胺 磷酸化 聚乙烯醇 纳米 胶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定量的聚合物稳定剂和共掺杂剂加入到HCl水溶液中,然后将体系加热使温度升高至80℃;接着将混合物置入冰浴中,当温度降至0℃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苯胺单体,磁力搅拌1h后;反应在0℃下持续进行24h后,制得到深绿色的胶体分散液。离心处理,得到的暗绿色胶态纳米粒子,接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最后胶态粒子经乙醇洗涤,于60℃下真空干燥24h。本发明制备的胶态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粒子呈球状,且具有良好的水相再分散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这种导电胶态聚苯胺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水容性,可作为功能性导电填料应用于环境友好型功能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胶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胺(PANI)因为具有易于合成,高导电性,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等优点,而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PANI的应用研究已经涉及二次电池、电磁屏蔽装置,吸附剂材料,以及金属腐蚀防护涂料等。然而由于其的不溶性和难加工性,PANI的一些潜在的应用尚未被开发,为了改善其可加工性,很多方法,例如给PANI引入侧基,用功能质子酸掺杂聚苯胺,使用聚合物稳定剂制备聚苯胺胶体分散液,等等。其中,借助聚合物稳定剂制备聚苯胺胶体分散液是大家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常有在普通溶剂中,聚苯胺颗粒的再分散稳定性差,这会影响聚苯胺颗粒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因此,开发具有良好分散性的导电聚苯胺胶体粒子具有重要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让导电聚苯胺胶体粒子具有良好分散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一定量的聚合物稳定剂和共掺杂剂加入到HCl水溶液中,然后将体系加热使温度升高至80℃,直至聚合物稳定剂和共掺杂剂完全溶解;
S2、接着将混合物置入冰浴中,当温度降至0℃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苯胺单体,磁力搅拌1h后,将含有氧化剂的HCl水溶液滴加入到混合物中,约1h添加完毕;
S3、反应在0℃下持续进行24h后,制得到深绿色的胶体分散液。取一定量的分散液,离心处理,得到的暗绿色胶态纳米粒子;
S4、接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以确保完全除去无机盐和最终未连接到纳米粒子上的共掺杂剂;
S5、最后胶态粒子经乙醇洗涤,于60℃下真空干燥24h。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聚合物稳定剂和共掺杂剂为磷酸酯化聚乙烯醇(P-PVA)。
优选的,所述磷酸酯化聚乙烯醇(P-PVA)取代度为12.9mol%,单酯与二酯的摩尔比为2.2:1,且P-PVA用量在40wt%-60wt%。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氧化剂为浓度99.9%的过氧酸铵(APS)。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离心处理具体条件为12000rpm下离心分离12min。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导电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纳米胶粒,当P-PVA的用量在40wt%-60wt%时,胶态聚苯胺磷酸化聚乙烯醇(PANI/P-PVA)纳米粒子呈球状,且具有良好的水相再分散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这种导电胶态聚苯胺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水容性,可作为功能性导电填料应用于环境友好型功能涂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胶态PANI/P-PVA纳米粒子的TEM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林贞,未经丁林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6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