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侧无源三光束光遮挡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5045.7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杜磊;孙桥;白杰;胡红波;王肖磊;徐天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P21/02 | 分类号: | G01P21/02;G01S7/40;G01S7/497 |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2 | 代理人: | 王佳健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光束 遮挡 在线 测速 测距 标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侧无源三光束光遮挡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该标准装置包括:电源单元,用于为测量单元、传输单元和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真实交通中被测机动车的标准速度值和速度变化值,及其与测量单元之间的标准水平距离值和距离变化值;传输单元,用于将测量单元所得到的测量结果通过无线实时传输到控制单元,并将控制单元所设置的测量参数通过无线实时传输到测量单元;控制单元,用于设置测量参数、实时显示测量结果并将测量结果汇总输出。该标准装置可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的情况下实现对待检机动车测速仪在真实交通流量状态下的高精度在线检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测速仪计量检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侧无源三光束光遮挡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测速仪是用于测定道路上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计量器具,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罚超速违法行为的主要执法计量器具,被列入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0年10月发布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以下简称强制管理目录),且监管方式为“型式批准、强制检定”,在使用前应办理型式批准或者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使用中应接受强制检定,且强制检定采取周期检定的方式。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列入到强制管理目录的机动车测速仪目前主要有三类: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机动车激光测速仪和机动车地感线圈测速系统。按照机动车测速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527-2015、JJG 528-2015、JJG 1074-2012和JJG 1122-2015,机动车测速仪的检定项目主要包括两部分:实验室模拟检定和现场实车检定。其中,实验室模拟检定是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对机动车测速仪的模拟测速范围和模拟测速误差进行检定;现场实车检定是在实际道路环境条件下对机动车测速仪的现场测速误差进行检定。
目前机动车测速仪的现场实车检定方法(以下简称传统方法)是在封闭道路的条件下,装有车载现场标准测速仪的试验车以指定的速度点匀速通过待检机动车测速仪的测量区域,将待检机动车测速仪的试验车行驶速度测量值与车载现场标准测速仪的试验车行驶速度参考值进行比对,以对待检机动车测速仪的现场测速误差进行检定。
传统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试验车的行驶速度和状态可控,但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劣势:一是需要封闭道路,但近年来随着车流量迅速增大,封路越来越难以实现;二是在封闭道路条件下以试验车为测量目标,没有考虑在真实交通流量状况中的不同车型、旁车道干扰等多种因素对待检机动车测速仪测量结果的影响;三是现场检定速度点有限;四是现场检定工作量较大,对检定人员危险程度较高。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雷达测速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527-2015和JJG 528-2015中,提出了在真实交通流量状况下、以实际的社会车辆作为测量目标的机动车测速仪在线检定方法(以下简称在线方法)。由于在线方法的测量目标为非合作的社会车辆,在测量区域内的行驶速度值和运动状态均不可控,并且在复杂真实交通状况中测量目标确定难度较大,因此在线方法对所使用的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缺少能够满足在线方法高要求且高性价比的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在线方法一直没能在机动车测速仪现场实车检定中得到大范围应用。
因此,为了推广在线方法在机动车测速仪现场实车检定中得到大范围应用,研制能够满足在线方法高要求且高性价比的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精度、便携式的单侧无源三光束光遮挡在线测速测距标准装置,用于在真实交通流量状态下对道路交通超速执法的机动车测速仪进行型式评价和现场在线检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包括:
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用于为测量单元、传输单元和控制单元提供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5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