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及其种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7062.6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翔宇;周敏;张昌镐;王盼盼;房玉林;马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A01G17/02;A01G7/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韩翎 |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喇叭 葡萄 景观 种植 支架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及其种植方法。其造型新颖独特,观赏价值高;受光面积大,提高葡萄的着色、感官品质;结果部位方便采摘,并且增加了观光商业价值;适合不进行埋土防寒并且当地旅游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主干、架面、顶部圆环主蔓、长梢修剪和短梢修剪;所述的主干为2个;所述的架面为1.8‑2米;顶部圆环直径1.2米;修剪方式为长短梢交替更新修剪,最后所留结果母枝长度为1.5米;所述的短梢修剪为冬剪留2‑3个冬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及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种类之一,其适应性强、结果早、效益高。是我国的重要栽培果树之一。近些年,中国葡萄种植,无论从栽培面积、产量以及品质,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鲜食葡萄栽培常用的棚架注重提升葡萄树整体光合作用,但忽略了全年管理耗时、耗力等众多问题;Y形架解决了棚架通风不良的问题,但结果部位暴露在外部,易导致葡萄果实出现日灼、缩果、蒂枯症、裂果症、早期落叶症等生理性病害;在非埋土防寒地区,酿酒葡萄多用单干双臂树形,这是目前采用较多同时果实品质、着色等效果较好的树形,但其也存在容易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果实品质而对结果数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优良土地的利用率。如今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处于稳定阶段,葡萄产量却在稳步提升,只有提高优良土地面积的利用率,才能在控制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提高产量、质量,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目前南方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5%和26%左右,葡萄种植已形成产业规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发展南方地区的葡萄休闲观光农业存在必要性。南方多地采取了多种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葡萄品质,减轻雨水引发的病害。南方葡萄产区的生理性病害在近年已引起重视,生产中出现的污斑、缩果(气灼)等日烧综合症、蒂枯症 (水罐子病),裂果症、早期落叶症等均为生理性病害。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特点以及耕作习惯使葡萄易发生理性病害。我国南方地区葡萄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经验不足,尚需解决诸如良种筛选、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等关键问题。
此外,美观的葡萄树形可以吸引外来游客,促进我国葡萄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适用于观光的葡萄树形发展较少,多数葡萄酒旅游地点只有简易的“棚架”式观光走廊。缺乏足够多的观光树形已经成限制我国葡萄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及其种植方法,其造型新颖独特,观赏价值高;受光面积大,提高葡萄的着色、感官品质;结果部位方便采摘,并且增加了观光商业价值;适合不进行埋土防寒并且当地旅游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喇叭形葡萄景观化种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和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组成的喇叭形结构;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由三个竖直支架均布环形设置,构成喇叭形的“花托”;
所述的上主体骨架包括3个弯曲的弧线支架均布环形设置,3个弧线支架的底部与下主体骨架的顶部连为一体,构成喇叭形的“花冠”;
所述的下主体骨架、上主体骨架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圆环,每个圆环与下主体骨架和上主体骨架通过固定件固定。
进一步优选:圆环的最大直径为1.2米,与上主体骨架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下主体骨架高度为0.3—0.5米。
进一步优选:上主体骨架高度为1米,其中支架中心线与地面夹角为45°。
进一步优选:固定件为铁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7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