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70196.5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3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赳;彭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54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仵君粉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渐变 遮盖 提花 织物 织造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在纬纱排列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中,设计两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并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织物甲纬单纬渐变、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两种显色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2J2‑J1‑3)+2],渐变级别数≤最大显色组织数;主要步骤是:(1)结构模型构建,(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3)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4)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5)表、里组织组合设计,(6)遮盖技术点验证,(7)数码图案设计,(8)织物组合结构设计,(9)织造,设计所得织物满足遮盖要求且可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采用单一平面设计模式,由于受组织结构和织造技术的限制,织物色彩以表现纬纱固有色为主,色彩数少且缺乏层次感。为增加织物的色彩数,一般采用挖花盘织的方法,但一方面该方法增加了织物的厚度,且造成织物背面纱线杂乱,限制了织物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方式,导致生产效率极低,且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色彩丰富、轻薄又可大量生产的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提出过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比乙纬=2:1的单经双纬遮盖结构来实现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效果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色彩少及无法兼顾多色彩和高效率、批量生产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织造方法,其织物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通过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的遮盖技术点并采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甲纬和乙纬都能作为表纬遮盖里纬且在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的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2J2-J1-3)+2],渐变级别数≤最大显色组织数。其中R是乙纬的纬纱循环数,N是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J1和J2分别为乙纬和甲纬作表纬时的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数。所设计的织物组织组合结构交织平衡且可大批量生产。
本申请的实现方法和主要技术内容为:
(1)结构模型构建
①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
②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纬组织为表组织、乙纬组织为里组织;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纬组织为表组织、甲纬组织为里组织。
(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
根据不同织物的设计要求,选择所需的不同组织,
①选择所需的乙纬组织。乙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隔经平纹、隔经斜纹或隔经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R,其范围在4×2到48×24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②根据所选的乙纬组织,选择对应的甲纬组织。甲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斜纹或缎纹,其经纱循环数与乙纬组织相同,纬纱循环数是乙纬组织的两倍,组织循环数为2R×2R,其范围在4×4到48×48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3)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①里组织的设计
在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AL,其组织循环数为2R×2R(2≤R≤24且R为正整数);
②遮盖技术点Bj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