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强化腐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8422.8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2D25/10;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陈财亮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腐蚀 保险杠 支撑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强化腐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用于连接汽车前机舱前罩板与保险杠内板,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包括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侧端设有翻边加强结构,安装结构包括上顶面和两个安装立面,上顶面开凿有一对减重孔洞、主定位孔和辅定位孔,本方案通过结构形式优化解决了体积大重量高机械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加大安装结构倒角降低锐度,从而保护涂装,避免遇到强烈剐蹭导致失效,将腐蚀等级3级提升至不小于2级,并增加加强筋数量与翻边宽度,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结构强度减小零部件体积,从而方便运输途中的隔离包装,并使结构形式适用于软质泡棉隔离,从而提升受力缓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前舱内安装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强化腐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前舱内安装结构是串联前机舱内各部件的硬质结构,具有安装、吸收外力、减缓冲击的金属零件。早年前世界生产力不发达时期,汽车还处于定制时代,车身采用传统木制结构,类似非承载结构,承载受力能力非常差,这种车身有着致命缺点,扭转强度非常低,碰撞安全性差,且木质车身极易燃烧,非常不安全。
为解决以上安全问题与隐患,为提高车身结构强度与扭转刚度,那个年代的工程师们作出了极大努力与尝试。采用新材料制造车身成为必然趋势,钢结构在白车身上的运用与日俱增。福特T型车首先创造神话,设计了具有极强承载力与结构强度的钢结构车身,它是福特公司在1925年生产的新结构车型,此后福特汽车不再使用木质结构,全部采用铁皮制造车架,引领了世界汽车车身发展趋势。
车身金属成型工艺不断发展,车身钣金由手工成型进化至钢板冲压成型,实现大批量成产,车身上具有单独功能的安装结构也在发展,结构形式、材料厚度不断叠代更新,发展至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广泛使用。
随着我国车身工程师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已经逐渐开始摆脱依靠料厚来增加结构强度的设计思路,通过CAE分析,来准确确定结构薄弱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结构设计,然而以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还是会存在体积大重量高机械性能差的问题,导致运输与安装途中极易与其它金属零件接触相撞,如此一来表面防腐涂装破损,长时间使用会发生锈蚀,影响整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心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强化腐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可以连接汽车前机舱前罩板与保险杠内板,缩小体积的同时不但降低成本更方便了运输途中的隔离包装,使结构形式适用于软质泡棉隔离,从而提升运输途中的受力缓冲效果从而保护涂装。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强化腐蚀的前保险杠中支撑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侧端设有翻边加强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上顶面和两个安装立面,上顶面和两个安装立面垂直分布,所述上顶面开凿有一对减重孔洞、主定位孔和辅定位孔,一对减重孔洞均位于主定位孔和辅定位孔之间,所述上顶面固定连接有两对顶面加强筋,且每对顶面加强筋分别布置在减重孔洞两侧;所述安装立面上开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且上安装孔与下安装孔交错分布,所述上顶面与安装立面之间过渡连接有坡形曲面,所述坡形曲面上设有曲面加强筋,所述曲面加强筋用于加强曲面扭转刚度,所述坡形曲面与安装立面折弯处设有折弯处加强筋,所述折弯处加强筋与曲面加强筋搭配增强上顶面与安装立面的连接刚度,所述坡形曲面两侧设有内延长翻边,所述安装立面两侧设有外延长翻边,外延长翻边折弯后贴合在内延长翻边的外表面,所述内延长翻边用于增强所述安装结构在整车坐标系下X正负方向强度,所述外延长翻边用于增强所述安装结构在整车坐标系下Z正负方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由DC01钢板冲压而成,料厚1.0mm,整体采用电泳漆涂装,涂装前进行两次脱脂清洗,最大化清楚表面颗粒物。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面中部开有两个中部安装孔,用于安装塑料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8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