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7984.0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2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段克清;杨兴家;李想;谢洪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28 | 分类号: | G01S7/28;G01S7/292;G06F17/16;G06N3/0464;G06N3/08;G06N3/04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雷达 抗主瓣 干扰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仿真构建不同主瓣干扰来向和不同信干噪比情况下的接收信号模型,并利用接收信号模型的协方差矩阵集合求取初始空间谱数据;将接收信号模型对应不同主瓣干扰来向和目标来向集合作为标签;
S2:构建神经网络,将步骤S1得到的初始空间谱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将得到标签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直至收敛;
S3:将雷达阵列实际接收回波数据基于似然估计得到干扰协方差矩阵,然后经数学变换处理后得到初始空间谱;
S4:将步骤S3得到的初始空间谱输入步骤S2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得到雷达信号空间谱,从而实现主瓣干扰和目标在空域上的有效分离;
在步骤S4之后,可将雷达阵列实际接收回波数据中的各距离门输入步骤S2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得到目标的距离-方位域,再进行恒虚警检测处理,实现获得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角信息;
P个接收信号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T表示转置,m表示接收信号经数字化后的时域离散点数,n(m)表示复高斯噪声矢量;θp表示第p个信号来向角;sp表示第p个信号;N表示阵元的数量;
所述的神经网络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其卷积层共4层,卷积窗口大小分别为23×16、13×8、7×3和3×1,激活函数选择ReLU函数:
ReLU(x1)=max{x1,0};
式中,x1表示任一自变量;
步骤S3,所述的雷达阵列实际接收回波数据均为经模数转换后存储数据,利用待检测距离门相邻距离门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基于似然估计得到干扰协方差矩阵并将转换为矢量协方差矩阵,然后将矢量协方差矩阵与空域导向矢量相乘得到初始空间谱;
所述的初始空间谱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矢量协方差矩阵集合,An=[a(θ1)aH(θ1)en,a(θ2)aH(θ2)en,,…;a(θL)aH(θL)en,]矢量协方差矩阵,en是第n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为零的N×1维矢量;L为空间角度离散个数;表示将协方差矩阵矢量后的数据,yn=Ren表示协方差矩阵第n列因素,R=E{xxH},H表示共轭转置;E{}表示取期望,R表示回波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地,基于阵列信号仿真模型,仿真不同主瓣干扰来向和不同信干噪比情况下的接收信号模型,将接收信号模型作为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的阵列信号仿真模型与真实阵列的参数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主瓣干扰来向为主瓣干扰进入天线阵列方位由3dB波束主瓣处遍历至四分之一3dB波束主瓣处,即-7.5°~7.5°范围,角度间隔为0.1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干噪比从-10dB以1dB间隔遍历至-40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79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中性除锈光亮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电力金具加工用自动打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