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锌废水中提取锌盐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0590.4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唐烷家;王兵;姜术丹;兰伟宝;熊丁丁;高磊;付敏波;彭善俊;张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9/30 | 分类号: | C22B19/30;C22B3/38;C02F1/00;C22B19/20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 地址: | 332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锌 水中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锌废水中提取锌盐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1)向含锌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混合物,并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溶液;(2)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烧碱,搅拌,得到第二溶液;(3)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和双氧水,得到第三溶液;(4)将第三溶液进行生物吸附,过滤,然后得到滤渣;(5)将滤渣浸出剂混合,静置5h后,得到含锌的浸出液;本申请先通过多级处理过滤得到含有锌的滤渣,然后对滤渣进一步处理,通过萃取从滤渣中提取含锌的组合物,在保证废水清理污染物的情况下提取含锌提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锌废水中提取锌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一种在地球上储量较为丰富的重金属资源。我国锌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锌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如冶炼、制药及食品行业之中。锌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广泛存在于人体肌肉及骨骼中,但含量甚微,如果超量就会发生严重后果。含锌废水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活动具有严重危害,具有持久性、毒性大、污染严重等特点,一旦进入环境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大多数参与食物链循环,最终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人在处理含锌废水时发现,往往是通过处理得到废渣,然后将包含锌的废渣直接废弃,没有有效的回收锌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上述问题中其一。第一方面本发明含锌废水中提取锌盐的方法括以下步骤:(1)向含锌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混合物,并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溶液;(2)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烧碱,搅拌,得到第二溶液;(3)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和双氧水,得到第三溶液;(4)将第三溶液进行生物吸附,过滤,然后得到滤渣;(5)将滤渣浸出剂混合,静置5h后,得到含锌的浸出液;(6)将步骤(5)所得浸出液进行萃取锌,得到锌盐和萃锌混合液,萃取锌包括:取有机相与浸出液混合,加入NaCl与CaCl2,静置2h,待分层后,将液体与有机相分离,得到萃锌混合液;(7)将步骤(6)所得萃锌混合液萃取镍钴铜,得到对应的镍钴铜盐和萃余液;(8)将步骤(7)所得萃余液作为浸出剂使用步骤(6)萃取锌的萃取方法,得到含锌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浸出剂为甲酸、乙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4)所述生物吸附中使用的生物吸附剂为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与聚氨基糖化物磷酸钠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相为体积比为15%-55%:45%-85%的萃取剂与溶剂油组成。
优选地,溶剂油为煤油、磺化煤油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步骤(3)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双氧水及碳酸氢钠。
优选地,所述步骤(7)萃取镍钴铜使用的萃取剂为P204、P507或Cyanex272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滤渣与浸出剂重量份数比为1:10。
P204:p204,中文称:名: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双(2-乙基己基)磷酸酯;磷酸二异辛酯;磷酸二辛酯,国家CAS登录号:298-07-7,是一种无色透明较粘稠的液体。凝固点-60℃,相对密度0.973(25/25℃),折光率1.4420(25℃),沸点209℃(1.33kPa)。产品应用:用作有机溶剂,是一种酸性萃取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煤油中以氢键二聚体结构以掩盖其极性磷酸基团存在,与金属离子络合时通常也以二聚形式参与反应
Cyanex272: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diisooctylphosphinic acid),CAS号:83411-71-6,EINECS号:280-445-7,商品名为Cyanex272,是一种酸性次膦酸类萃取剂,原为镍、钴分离而研制,但由于具有优良的萃取性能,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于其他金属体系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未经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0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