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结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4341.4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若林繁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21B1/34 | 分类号: | D21B1/34;D21C5/00;D21H17/53;D21H17/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放;苏萌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成形 制造 方法 装置 结合 材料 及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削减源自石油的材料的使用量,并且拉伸、撕裂等的机械强度和纸力充足的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结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在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被解纤了的第一纤维、和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与天然纤维成为一体的结合材料在被混合的状态下进行加热,从而利用所述结合材料来使多条所述第一纤维粘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结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纸等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期待一种称为干式法的完全或几乎不使用水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所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混合部,其对第一纤维与至少一体地具有天然纤维和树脂的粉体进行混合;以及粘结部,其将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粉体粘结在一起,所述粉体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在将废纸解纤而成的解纤棉中混合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结合材料并进行加压加热,从而制造再生薄片。然而,构成结合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使用聚酯等源自石油的树脂。此外,在于结合材料中使用源自石油的树脂以外的树脂并适用于纤维成形物中的情况下,纤维成形物的拉伸、撕裂等的机械强度和纸力有时会变得不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8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中,通过对被解纤了的第一纤维、和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与天然纤维成为一体的结合材料在被混合的状态下进行加热,从而利用所述结合材料来使多条所述第一纤维粘结。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的方式中,所述天然纤维也可以为纤维素纤维。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选自聚乳酸、生物聚酰胺、聚羟基烷酸及含异山梨酯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结合材料中的所述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与所述天然纤维的质量比(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天然纤维)为,1/3以上且4/1以下。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方法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结合材料中的所述天然纤维的平均纤维长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对被解纤了的第一纤维、和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与天然纤维成为一体的结合材料进行加热,从而利用所述结合材料来使多条所述第一纤维粘结。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具备解纤部和混合部,所述解纤部对包括纤维的原料进行解纤,从而获得所述第一纤维,所述混合部对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结合材料进行混合。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方式中,也可以具备堆积部,所述堆积部使在所述混合部中被混合后的所述第一纤维和所述结合材料堆积。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结合材料中的所述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与所述天然纤维的质量比(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天然纤维)为,1/3以上且4/1以下。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具备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对通过所述加热部并利用所述结合材料而被粘结后的所述第一纤维进行加压。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源自植物的热可塑性树脂选自聚乳酸、生物聚酰胺、聚羟基烷酸及含异山梨酯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在上述纤维成形物的制造装置的任意一个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结合材料中的所述天然纤维的平均纤维长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