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窑及码坯窑车焙烧状态和焙烧氛围控制、可追溯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0153.4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笠;刘洪波;陈荣生;杨长清;周云;贾韶辉;陈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7B9/06 | 分类号: | F27B9/06;F27B9/12;F27B9/26;F27B9/40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窑 码坯窑车 焙烧 状态 氛围 控制 追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窑及码坯窑车焙烧状态和焙烧氛围控制、可追溯方法,适应于不同理化特性原料、水分及空心砌块、大尺寸装备式墙体材料等条件和工艺要求情况。本发明在窑车上编码,进窑时自动识别,对每台窑车上砖坯烧结情况和成品质量自动跟踪,及时调整隧道窑热工状态。烧结隧道窑上设置测温和测压一次仪表,检测窑内烧结热工参数入计算机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隧道窑头排烟风机、窑尾冷却风机和窑底平压风机的电机变频器以调整风机转速,从窑顶投煤孔辅以煤粉喷射装置自动少量添加煤粉,控制隧道窑工参数和燃烧气氛。本发明通过计算机进行质量跟踪,比较精准调节焙烧氛围,从而达到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消耗、产量及质量得到提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砖厂烧结工序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国家绿色建筑的定义,以保障建筑物安全和品质为行业发展基本宗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积极拓展各种工业尾矿、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基坑土、建筑渣土、江河湖(渠)海淤泥、污泥等资源的有效再生运用,是确保烧结墙体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同时,需要面对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不同成分组成的原料,真空挤砖机前端生产工艺对物料处理方式、配水情况不同致使物料成分均化、含水量等情况不同,同时根据市场等情况挤出半成品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尺寸差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砖瓦工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传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岗位工人工观察进行人工经验调节,缺乏精准预防手段,影响产品质量。
结合国家当前供给侧改革和目前新技术发展趋势,有必要开发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实现质量可追溯调节的系统方案,达到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消耗、产量及质量得到提高的目的。该方案既能在新建生产线中使用,又能在老设备上改造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窑及码坯窑车焙烧状态和焙烧氛围控制、可追溯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消耗,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烧结砖厂隧道窑,包括烧结隧道窑、码坯窑车、隧道窑排烟风机、隧道窑冷却风机、隧道窑平压风机、煤粉喷射装置、喷刻数码标签标牌、测温一次元件、测压一次元件、数码标签识别装置和计算机控制单元;
所述烧结隧道窑包括从烧结隧道窑进车端指向出车端方向依次分布的预热带、焙烧带和冷却带;
所述码坯窑车上安装有喷刻数码标签标牌,多台码坯窑车沿着烧结隧道窑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顺序进、出烧结隧道窑;
所述隧道窑排烟风机设置在烧结隧道窑上方;
所述隧道窑冷却风机设置在烧结隧道窑上方且靠近烧结隧道窑窑尾冷却带;
所述隧道窑平压风机设置在烧结隧道窑下方;
所述煤粉喷射装置设置在烧结隧道窑上方且通过喷煤孔向烧结隧道窑内喷射煤粉;
多个所述测温一次元件设置在烧结隧道窑窑顶位置,且设置区域覆盖预热带、焙烧带和冷却带;
所述测压一次元件包括位于烧结隧道窑窑顶的第一压力检测元件、位于烧结隧道窑窑底的第二压力检测元件以及位于排烟管内的第三压力检测元件;
所述数码标签识别装置位于烧结隧道窑进车端;
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与码坯窑车、隧道窑排烟风机、隧道窑冷却风机、隧道窑平压风机、煤粉喷射装置、测温一次元件、测压一次元件和数码标签识别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刻数码标签标牌上包含有二维码,以二维码形式读取码坯窑车的相关信息,包括编号信息、物料信息等。
优选的,所述隧道窑排烟风机、隧道窑冷却风机和隧道窑平压风机分别与变频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0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