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26268.6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薛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供电 电路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供电POE电路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应用于包括第一组供电线缆对和第二组供电线缆对的POE供电设备,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分级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组供电线缆对进行供电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电平;和/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二组供电线缆对进行供电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电平;所述分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平和/或所述第二检测电平,确定所述POE供电设备的类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OE电路检测装置及方法,能够确定PSE设备供电类型以根据供电类型确定PD设备运行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供电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电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POE指的是利用现有以太网布线基础结构,为一些基于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的终端同时提供数据传输和直流供电。现行POE系统有两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即IEEE 802.3af和IEEE 802.3at。POE系统根据标准定义出两种基础设备:供电设备(PowerSourcing Equipment,PSE)和受电设备(Powered Devices,PD),由PSE提供电源给PD。
POE供电支持的以太网标准线缆长度为百米,为了能让网线传输更大的功率并减少功率在网线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标准对传输电压做了明确设定。IEEE802.3af规定的传输电压范围是44~57V(一般是48V);IEEE802.3at则提升至50~57V。POE供电方法分为中间跨接和末端跨接,分别使用以太网标准线缆中的空闲线对和数据线对进行供电,实际工作过程中,一般只会有两个线对在负责供电。POE标准对PSE的输出功率做了限制,IEEE 802.3af支持15.4瓦特(W),IEEE 802.3at最大支持不超过30W。
传统的PSE供电仅支持2个线缆对供电。例如PSE只支持采用以太网双绞线中的线缆1、线缆2、线缆3和线缆6供电,或者采用以太网双绞线中的线缆4、线缆5、线缆7和线缆8供电。举例来说,若PSE采用以太网双绞线中的线缆1、线缆2、线缆3和线缆6供电,PSE向对端发送检测信号,在检测到对端的电阻和电容在设定范围内,例如电阻在19千欧姆~26.5千欧姆(kiloohm,kΩ)范围内,并且电容在0.150微法拉(microfarad,μF)时,确定对端接入有效(valid)PD。
PSE和PD的协商等级为0~4级,其中,4级时PSE提供的功率最大,输出功率约为30W。随着以太网供电应用的发展,PD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出现越来越多功率需求大于30W的PD,一般称为大功率受电设备。当PD所需功率大于30W时,PSE需要采用4个线缆对供电,即同时通过第一组线缆对和第二组线缆对为PD供电,此时为高功率以太网(HPoE)供电。其中,第一组线缆对,也称为Alternative A(ALT A),包括线缆对2和线缆对3,即包括线缆1、线缆2、线缆3和线缆6;第二组线缆对(ALT B),包括线缆对1和线缆对4,即包括线缆4、线缆5、线缆7和线缆8。
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用于检测PSE设备能否采用4个线缆对供电,以便根据检测结果确定PD上电后的运行策略,以防止出现在供电不足的情况下以最大功率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供电POE电路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确定PSE设备供电类型以根据供电类型确定PD设备运行策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POE电路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第一组供电线缆对和第二组供电线缆对的POE供电设备,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分级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组供电线缆对进行供电检测,输出第一检测电平;和/或,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二组供电线缆对进行供电检测,输出第二检测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6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