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20767.4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世;孙华中;朱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7/1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陈问渠;何梅生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协同 射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其特征是:
在有效介质的喷射通道内,利用高速流体顺着喷射方向分别形成沿着中轴线直线前进的中轴线高速射流与于所述中轴线高速射流的外周呈回旋前进的外围旋流,以所述中轴线高速射流与外围旋流构成复合流,搭载于所述中轴线高速射流所处区域与外围旋流所处区域之间、顺着喷射方向通入喷射通道内的有效介质,依靠外围旋流的离心作用形成中心低压低阻区,降低有效介质喷射路径上的空气阻力,依靠中轴线高速射流助推以提升有效介质的喷射速度,实现有效介质的远程喷射;
所述喷射通道以有效介质的通入口所在位置为界分为入口段(1)与混合段(2),所述复合流的中轴线高速射流与外围旋流于入口段(1)内形成且之间相隔离,自有效介质的通入口所在位置起失去隔离约束在混合段(2)形成所述复合流,搭载自通入口处通入喷射通道内的有效介质,实现有效介质的远程喷射;
所述入口段(1)内沿全段设置呈柱状的轴向射流通道(4),向所述轴向射流通道(4)内通入高速流体形成所述中轴线高速射流;
所述入口段(1)内沿全段、在所述轴向射流通道(4)的外周形成有呈同轴的、独立于轴向射流通道(4)的环形的旋流通道(5),向所述旋流通道(5)内通入高速流体形成所述外围旋流;
所述有效介质的通入口呈环形,与所述轴向射流通道(4)与旋流通道(5)呈同轴设置,于径向方向是位于轴向射流通道(4)与旋流通道(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其特征是:所适用的有效介质类型包括干粉、雾滴、泡沫、杀毒消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外围旋流以高速液体或气体作为动力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中轴线高速射流以高速液体或气体作为动力介质。
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
装置内形成贯通的圆柱形腔室,作为有效介质的喷射通道,以所述喷射通道的前段为入口段(1)、后段为混合段(2),入口段(1)的前端为入口端,用于通入高速流体,混合段(2)的后端为出口端;所述入口段(1)的全段沿轴向于中部设置贯通的分隔管(3),所述分隔管(3)的管内区域作为轴向射流通道(4),外壁与入口段(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区域并沿轴向设置螺旋导流叶片(51),构成旋流通道(5),管壁内于后端部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后端开口、与混合段(2)相通,作为有效介质通入混合段(2)的通入口,前端与沿径向设置的入口管(7)相通并构成有效介质输送通道(6),所述入口管(7)管口露出于装置外,作为有效介质入口。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复合流协同的射流增程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
装置内形成贯通的圆柱形腔室,作为有效介质的喷射通道,以所述喷射通道的前段为入口段(1)、后段为混合段(2),混合段(2)后端作为出口端;所述入口段(1)的全段沿轴向于中部设置贯通的分隔管(3),依靠分隔管(3)的前端管口与外部相通;以所述分隔管(3)的管内区域作为轴向射流通道(4),以前端管口作为轴向射流入口;所述分隔管(3)的外壁与入口段(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区域,与设于所述入口段(1)侧壁前端的切向流体入口(52)相通并构成旋流通道(5);所述分隔管(3)的管壁内于后端部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后端开口、与混合段(2)相通,作为有效介质通入混合段(2)的通入口,前端与沿径向设置的入口管(7)相通并构成有效介质输送通道(6),所述入口管(7)管口露出于装置外,作为有效介质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7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