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18098.7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6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邓将华;陈志腾;范治松;卢鸿飞;陈云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20/06 | 分类号: | B23K20/06;B23K20/26;H01R43/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黄诗锦;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接线 端子 连接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电缆夹具、集磁器及接线端子夹具,集磁器设有横向贯通的且以利电缆和接线端子伸入的工作孔,工作孔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线圈孔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内形成涡流的螺线管线圈。当对螺线管线圈进行放电时,放电的螺线管线圈在集磁器的工作孔中形成涡流,工作孔中的涡流在接线端子上感应出感应电流,对接线端子产生一个径向的力,使接线端子缩径变形,从而与电缆牢牢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利用放电的线圈对接线端子产生感应电流,使接线端子受到径向的力而产生缩径变形并与电缆夹紧,使用方便,提高使用寿命时长和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了成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接线端子与电缆进行连接时,通常是采用机械压紧或通过金相焊接的压接方式。然而,在通过机械压紧的压接中,接线端子的端子板一部分咬合到形成电线的电导体内,并且可能无法均匀的挤压电导体的周边。
公布号为CN11038023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电磁压接端子、电磁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和连接端子,提出了一种由放电线圈放电,利用线圈基于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的电磁力减小接线端子的直径,从而达到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的效果。
李成祥,杜建等的论文《基于电磁脉冲成形技术的电缆接头压接装置的研制及实验研究》中把电磁脉冲成形技术引入电缆接头的压接,采取的是典型的环形集磁器,外形是一个圆柱体;以圆柱的轴线为轴,以圆柱两个底面为下底面,分别挖出两个对称的圆台形凹陷处;一个圆柱形贯通孔将两个圆台形凹陷处的上底面连接起来,贯通孔截面直径与圆台的上底面直径相同;在集磁器圆周上的某一处,存在一个沿着半径方向的切缝,将集磁器的闭合环剖断,形成一个C形的不闭合环体。该种典型集磁器的径向截面近似于一个等腰梯形,其工作原理是:将它置于螺线管型线圈的内部,在集磁器的外表面会感。应形成涡流,涡流通过切缝处流向内孔表面以形成环路,由于内孔表面的轴向长度远小于外壁的轴向长度,因此内孔表面的电流密度会得到大幅提升,磁场也会相应地增强。
金属管件电磁脉冲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组对成形线圈进行放电,线圈中流过快速变化的电流从而产生瞬变的强磁场,使得置于其中的金属管件表面形成涡流,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在这一技术中,集磁器也是常常被用到的一种辅助加工设备。
该种典型的集磁器结构简单,制作便捷,但由于外部线圈的阻拦,属于不可拆分的整体集磁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外部线圈的体积较大,成本很高,工作时,线圈会被胀形,对线圈损害较大。而直接通过线圈进行成形,不能对磁场进行一个放大聚集的效果,且线圈同样会被胀形,对线圈产生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使用方便, 提高使用寿命时长,便于定位夹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用于夹紧电缆的电缆夹具、集磁器以及用于夹紧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夹具,所述集磁器上开设有沿横向贯通的且以利于电缆和接线端子伸入的工作孔,所述工作孔的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所述线圈孔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内形成涡流的螺线管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夹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以夹紧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夹具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前夹板和后夹板,所述前夹板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前后移动,以夹紧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夹持面均呈V型状;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的夹持面均为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8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