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AN潜码的多视点视频重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16505.0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6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兰诚栋;罗铖;缪辰启;赵铁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13/106 | 分类号: | H04N13/106;H04N13/111;H04N13/161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钱莉;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an 视点 视频 重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GAN潜码的多视点视频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空时域EPI生成:将摄像机阵列采集的多视点视频图像转化为空时域的EPI图像;所述多视点视频图像包括奇数视点视频图像和偶数视点视频图像;
步骤S2:构建一个包含编码网络E、生成网络G和判别网络D的总体网络模型;
步骤S3:构建总体网络模型的码率与重建质量联合代价函数;
步骤S4:将空时域EPI图像输入总体网络模型中,然后开始训练模型;
步骤S5:传输奇数视点:将多视点视频中奇数视点的视频用H.265标准压缩传输;
步骤S6:传输偶数视点:将多视点视频中偶数视点的视频通过训练好的总体网络模型中的E网络生成偶数视点对应的潜码,开将该潜码进行压缩传输;
步骤S7:偶数视点EPI重建:将奇数视点视频对应的空时域EPI图像和偶数视点对应的潜码一起输入训练好的总体网络模型中的G网络中,得到重建的多列宽EPI图像;
步骤S8:从重建的多列宽EPI图像中恢复出偶数视点视频,并和传输后的奇数视点视频组合,恢复成多视点视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AN潜码的多视点视频重建方法,具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将多视点视频图像转化为多列宽EPI图像:首先将视点中的帧图像每8行组成行块,转置后形成列块,然后将不同视点在相同时刻的列块拼接在一起,得到多列宽EPI图像;将多列宽EPI图像的构建过程形式化描述如下,所述多列宽EPI图像矩阵为:
式中,t代表原始多视点视频中的某一时刻,T代表矩阵转置,m代表多列宽EPI图像的序列号以及原始多视点图像的第m行,K是代表多视点图像总个数,Ii为第i个视点的多视点图像;矩阵Am的大小等于图像大小,表示如下:
矩阵Bi的大小等于图像大小,表示如下:
步骤S12:将多列宽EPI图像堆叠成空时域EPI图像:时域上交叠选取连续的三帧多列宽EPI图像,将该三帧彩色图像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包含9个通道的空时域EPI图像;将空时域EPI图像的构建过程形式化描述如下,所述空时域EPI图像矩阵为:
式中,τ代表时域的帧顺序,u、v表示像素的空间位置横、纵坐标,k表示堆叠的多列宽EPI个数,O表示原始的多列宽EPI图像,R,G,B分别代表图像的三个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AN潜码的多视点视频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内容为:
总体网络模型内部为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由编码网络E、生成网络D和判别网络G三个网络串联而成;其中E网络一共有18层,由输入部分1个卷积层,中间部分4个残差块和输出部分1个卷积层构成;其中每个残差块由2个卷积层及2个BN层构成;D网络一共有14层,由输入部分的11个卷积层和输出部分的3个全连接层构成;G网络一共有68层,由输入部分的2个卷积层,中间部分16个残差块和输出部分2个卷积层构成;其中每个残差块由2个卷积层及2个BN层构成;将原始多视点视频转化得到的空时域EPI图像的中间视点作为编码网络E的输入,输出原始空时域EPI图像中间视点的潜码;将E网络输出的空时域EPI图像中间视点的潜码以及原始多视点视频转化得到的空时域EPI图像的旁边视点相拼接,作为G网络的输入,由G网络生成重建的EPI中间视点图像;对于D网络,当D网络的输入是原始空时域EPI图像和中间视点的潜码时,D网络的输出是1;当D网络的输入是G网络的输出和中间视点的潜码时,输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AN潜码的多视点视频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总体网络模型的码率与重建质量联合代价函数,具体如下,
其中,第一项表示D网络用于区分真实图像,第二项表示G网络用于生成近似原始样本数据集分布的图像,第三项中d(x,G(q(E(x))))为重建质量约束项,第四项中H(q(E(x)))为码率约束项;α、β表示的是权重参数,d表示的是用于衡量x与之间相似度的损失函数,H表示的是码率约束损失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5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具有可变椭圆后缘的翼型件的涡轮机转子叶片
- 下一篇:传感器更换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