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04525.6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肖通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C05F17/10;C05F17/20;C05F17/8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原料 制备 有机肥 方法 | ||
1.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水除盐的预处理操作;
S2:将预处理过的餐厨垃圾放入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内;
S3:对容器内的餐厨垃圾边搅拌边加热升温边补充氧气以使餐厨垃圾混合均匀不结块、微生物不坏死;
S4:将预先制备好的可分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进容器内,使餐厨垃圾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
S5:将发酵完成的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固态微生物菌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部是半圆形柱体,半圆形柱体底部设置加热装置;沿半圆形柱体轴向方向布置有用于搅拌餐厨垃圾物料的搅拌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通入氧气的输气管道,容器的下部输气管道底部打满细的气孔,输气管道上放置一层用以防止气孔堵塞的镂空隔层;外界空气经空气泵泵入输气管道并到达容器以保证容器内氧气充足,空气泵泵入的空气从容器下方通入餐厨垃圾堆体,从上方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餐厨垃圾被放入容器内时的步骤为:
先添加一层经过预处理的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继续再放一层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采用此种混合放置方法直到餐厨垃圾被均匀地全部放置在容器内,混合后的餐厨垃圾的含水率始终控制在55~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容器内的物料在低于40℃温度时压入空气,压入空气的频率为每隔30分钟通气2分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SR1:经过S3的加热升温后到达发酵的初始阶段,此时餐厨垃圾温度到达40℃,初始阶段时向容器内接种主要成分是嗜温细菌和真菌的中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中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中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使菌剂与餐厨垃圾均匀混合,初始阶段期间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30升/分钟,初始阶段持续1-3天;
SR2:经SR1的初始阶段后继续加热到高温阶段,高温阶段餐厨垃圾温度达到65℃,达到65℃后加热装置仅保温不再加热,此时接种主要成分是嗜热微生物的高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高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高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高温阶段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15升/分钟,高温阶段持续1-2天;
SR3:经过经SR2的高温阶段后到达腐殖质类物质快速形成与稳定化的降温阶段,降温阶段接种主要成分是木质素降解菌的降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降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之后添加降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轴搅动10分钟,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降温阶段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20升/分钟,降温阶段持续1-2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R1~SR3中,搅拌轴间歇搅拌以对餐厨垃圾物料形成的堆体进行翻堆,当餐厨垃圾物料堆体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每1天翻堆一次,堆体温度低于50℃后,每1~2天翻堆一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Ⅰ、以餐厨垃圾样品为原料,制备各种微生物菌种发酵液;
Ⅱ、预处理固体基质并碾碎为细粉末;
Ⅲ、将细粉末和发酵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发酵引物,制成发酵堆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后风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45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