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便携式地下水定深取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00688.7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雄师;冯乐涛;张连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周国勇 |
| 地址: | 730099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沙漠 地区 便携式 地下水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便携式地下水定深取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外壁绕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和转动管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转动管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调节轮,且转动管的外壁设置有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和转动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筒、滑杆、活塞板、收集筒和橡胶垫,所述取样筒的顶部外壁开有安装口。本发明有效避免取样筒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其他深度的地下水浸入取样筒中,有效实现定深取样,取样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便携式地下水定深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发展,地表水资源无论从质还是量都难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尤其是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覆盖面积大,赋存在其中的地下水是当地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开展理化性质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目前,为了研究地下水,需要用到取样装置对地下水进行定深取样,但是,现有的取样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当取样筒与地下水接触后,地下水会直接进入取样筒中,无法进行分层取样,而不同深度地下水的理化性质、成因往往不同,混合取样影响分析结果。另外,在沙漠黄土地区,地下水中沙土较多,水样比较浑浊,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以获取纯净的地下水样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便携式地下水定深取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便携式地下水定深取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外壁绕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和转动管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转动管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调节轮,且转动管的外壁设置有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和转动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收集筒的内壁设置有滤膜,且滤膜的数量为两个,相邻所述滤膜之间设置有滤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筒、滑杆、活塞板、收集筒和橡胶垫,所述取样筒的顶部外壁开有安装口,且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安装口中,所述收集筒固定设置于取样筒的底部外壁,且活塞板滑动设置于取样筒中,所述取样筒的内壁设置有圆环,且滑杆滑动设置于圆环中,所述滑杆的底端和活塞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筒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限位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板,且橡胶垫固定设置于升降板的顶部外壁,且橡胶垫和活塞板之间通过吊绳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滑板和导向轮,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开有滑槽,且滑板滑动设置于滑槽中,所述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导向轮固定设置于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外壁和导向轮上的导向槽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的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插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顶部外壁开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板,且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底端和安装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外壁和插孔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