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9071.8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明骏;秦安康;吴海涛;邹明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9/02 | 分类号: | C09J9/02;C09J7/30;C09J123/22;C09J123/2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浙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5 | 代理人: | 杨小双 |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电缆 导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属于高从形性半导电带技术领域。所述半导电自粘带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含如下组分:聚合物A 5‑30份;聚合物B 5‑15份;导电炭黑5‑25份;填料5‑20份;增粘剂1‑20份;增塑剂5‑20份;抗氧剂0.5‑3份。采用高分子橡胶为主体,配合抗氧剂,弥补在高温环境下产品出现开裂、收缩的缺陷;采用高性能的导电炭黑,保证产品的体积电阻率的合规和稳定;采用高粘性的增粘树脂,弥补产品在粘性方面的欠缺,防止使用后出现松脱的现象;采用的高性能的增塑剂,降低了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压辊的粘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属于高从形性半导电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电胶带是一种高从形性、半导电的乙丙橡胶绝缘胶带,不需硫化,性能稳定,在宽广的使用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电导率,其电导率受低粘度油的影响,不影响电缆半导电层的电导率。主要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kV的橡塑绝缘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屏蔽层,也可以用于其它设施所需要的屏蔽结构。它具有以下特性:(1)半导电性(低电阻率),拉伸时保持电导率;(2)易于拉伸,对在不规则表面有良好的从形性;(3)过载温度下(130℃/266oF以下)性能保持稳定;(4)适用于所有固体介质电缆,抗溶剂,抗紫外和潮气;(5)适用于高压接头与终端材料;(6)可用于室内和室外。
传统的半导电带在耐热性方面表现不佳,130℃环境下会出现开裂、收缩的现象。传统的半导电带的体积电阻率不稳定,标准是≤100Ω·cm,但常常会超过这个标准。传统的半导电带在自粘性方面也稍有欠缺,使用后会出现松脱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采用高分子橡胶为主体,配合抗氧剂,弥补在高温环境下产品出现开裂和收缩的缺陷;采用高性能的导电炭黑,保证产品的体积电阻率的合规和稳定;采用高粘性的增粘树脂,弥补产品在粘性方面的欠缺,防止使用后出现松脱的现象;采用的高性能的增塑剂,降低了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压辊的粘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CN104861885A公开一种自粘性橡胶带的制作方法及其成分:增粘剂:30-50;增粘橡胶:20-40;补强剂:50-200;增强树脂:10-20;硫化剂:0.5-1.5;促进剂:4-6;碳黑:3-50;并且采用硫化工艺,与本发明中的非硫化工艺不同。其应用中提到半导电应用,但是碳黑并没有特别申明为导电碳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它解决了目前传统的半导电带在耐热性方面表现不佳、体积电阻率不稳定、自粘性方面也稍有欠缺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从形性通讯电缆用半导电自粘带,所述半导电自粘带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含如下组分:
聚合物A 5-30份;
聚合物B 5-15份;
导电炭黑 5-25份;
填料 5-20份;
增粘剂 1-20份;
增塑剂 5-20份;
抗氧剂 0.5-3份;
所述聚合物A的分子量大于10万,采用丁基橡胶或聚异丁烯中任意一种。
所述聚合物B的分子小50000万,采用中低分子量聚异丁烯或PE蜡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导电炭黑的比表面积在1000m2/g左右,粒径在30左右的超导电炭黑。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填料采用目数800的碳酸钙。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增粘剂采用软化点>70℃的增粘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9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