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2606.9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5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青;香红星;陈婧;王智敏;鲍若男;孟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云力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7;A23K10/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鑫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塘沽海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在适当pH环境中,使用菌酶复合发酵剂对油糠进行发酵、烘干、粉碎,得到发酵油糠。本发明所述的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通过微生物和酶互作对抗营养因子进行生物降解,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钝化原料本身含有的脂肪酶就可克服油糠原料在应用上的几大缺陷,将大大推动油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保障成品的稳定,节约饲料成本,减轻人蓄争粮的问题,是一种兼具油糠生物稳定化处理和提升原料价值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解与发酵复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稻谷2亿吨,按出米糠率6%计算,约有1 200万吨油糠。油糠营养丰富,含有14%~24%脂肪、12%~16%蛋白质、23%~30%膳食纤维,丰富的钙磷元素、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与常规的能量原料玉米相比,其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含量高于玉米,且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其他植物油,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也较高,再加上其有一股很单纯的粮食香味,因此可作为畜禽水产饲料中替代玉米的优质能量饲料原料。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油糠中脂肪含量较高,易酸败,稳定性差,所以不易存储。米糠的变质主要是米糠中含有在常温下易使米糠中脂肪水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脂肪酶。米糠稳定化的机理是采用高温高压高剪切使脂解酶钝化失活,从而延缓酸败变质。在保证新鲜度的前提下,一般夏季一般在到货后三天内会用完,冬季延长至一周,存储时间短。其二,油糠中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抗营养因子,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同时油糠中含磷丰富,但是大多以不能被动物利用的植酸磷形式存在(约占总磷含量的86%),严重影响适口性或降低了动物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植酸还可与蛋白质、微量元素进行螯合,影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以实现油糠的生物稳定化处理并提升原料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菌酶协同发酵油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油糠除去杂质后粉碎为干物料,与水混合均匀,调节pH至6.0-7.0,得到湿物料;
b.湿物料中加入菌酶复合发酵剂,充分混合后填入发酵容器内发酵,得到发酵物料;
c.在60-80℃温度下将发酵物料烘干后粉碎,打包,得到得到发酵油糠。
本发明所述的通过微生物和酶互作对这些抗营养因子进行生物降解,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钝化原料本身含有的脂肪酶就可克服油糠原料在应用上的几大缺陷,将大大推动油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保障成品的稳定,节约饲料成本,减轻人蓄争粮的问题。
优选的,步骤b中使用的菌酶复合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干物料的2-5‰,所述菌酶复合发酵剂包括发酵菌组分及发酵酶组分。
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组分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1-2份枯草芽孢杆菌、1-3份地衣芽孢杆菌、3-5份乳酸菌及0.5-1份酵母菌,本发明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会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能够有效降解油糠中的非蛋粉多糖,并将蛋白质降解为更易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多肽,提高原料本身的消化利用率;酵母菌快速生长,代谢产生丰富的风味物质以及其他益生因子,浓郁的酒曲香味和面包烤香,增加了诱食性,提高了动物的采食量;乳酸菌能够快速生长产生丰富的有机酸,降低物料的pH,有效钝化脂肪酶的活性,延缓脂肪酸败。
优选的,所述发酵酶组分占菌酶复合发酵剂的0.2-0.5‰。
优选的,所述发酵酶组分包括蛋白酶、半乳糖苷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步骤a中干物料与水的质量混合比例为1:0.35-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云力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云力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2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