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PTC连续自动热压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91169.9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力;徐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凯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69/02 | 分类号: | H01H69/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项磊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ptc 连续 自动 热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PTC连续自动热压装置,包括底座、立板、可调节热压装置、供料辊、拉紧辊、卷料辊和导向辊,所述卷料辊、所述拉紧辊、所述供料辊和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从前至后依次排布,所述卷料辊、所述拉紧辊和所述供料辊均通过辊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立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原料的一端缠绕在所述供料辊上,另一端绕在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上。与此同时,本发明能够通过可调节热压装置的设置,实现连续自动热压PPTC产品的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步骤,大幅度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该装置还能够通过调高组件和厚度传感器的配合工作,使其在上料时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PTC连续自动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PPTC行业传统的复合热压工艺采用机械热压法,即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多层金属板,将需要复合的原料放置在相邻的两层金属板之间,再通过液压设备将其压合成成品,经过水冷冷却后完成一组成品的制作,这种方式由于机器工作过程中人工介入较多,导致其效率低,操作复杂,过程存在极大危险性,且水冷也会对成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PTC连续自动热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工作时人工介入较多导致的效率低,操作复杂,危险性大,而且水冷会对成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所述的PPTC连续自动热压装置,包括底座、立板、可调节热压装置、供料辊、拉紧辊、卷料辊和导向辊,所述卷料辊、所述拉紧辊、所述供料辊和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从前至后依次排布,所述卷料辊、所述拉紧辊和所述供料辊均通过辊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立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原料的一端缠绕在所述供料辊上,另一端绕在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上,经过热压后变成成品,所述成品穿过所述拉紧辊后缠绕在所述卷料辊上,所述拉紧辊和所述卷料辊的轴上均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包括固定热压辊、活动热压辊、蜗轮、蜗杆、加热棒、连接块、调高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热压辊和所述活动热压辊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块,所述固定热压辊设置在所述活动热压辊的正上方,上侧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下侧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立板滑动连接,所述立板上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下侧所述连接块配合的滑槽,两个所述蜗轮分别安装在固定热压辊和所述活动热压辊同侧的转轴上,两个所述蜗杆套接安装在同一个转轴上,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板朝向所述蜗轮一侧,两个所述蜗杆旋向相反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调高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固定在所述立板的底部,所述调高组件驱动下侧所述连接块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蜗杆的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调高组件包括连接杆、蜗轮丝杆升降机和调高盘,所述连接杆竖直固定在下侧所述连接块的底部,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调高盘固定在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的输入轴,转动所述调高盘驱动所述连接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减速器,所述驱动减速器固定在安装有所述蜗杆的所述立板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减速器的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减速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连接两个所述蜗杆的转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热压辊和所述活动热压辊均在端面开设有多个绕自身轴线周向均匀排布的柱形通孔,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柱形通孔滑动插接。
优选的,所述供料辊与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导向辊,所述可调节热压装置与所述拉紧辊之间设置有所述导向辊,所述拉紧辊与所述卷料辊之间设置有所述导向辊。
优选的,两个所述拉紧辊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拉紧辊的辊架上安装有厚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连续自动热压装置的热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原料按照相反的方向缠绕在上下两个供料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凯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凯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1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美容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5G运用变电站差动保护智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