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66231.9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马新周;邹浒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96;G01N25/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放电 性能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检测电芯放置于密闭装置内,加热至储存温度,同时向密闭装置内通入气体,使密闭装置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2)在步骤(1)状态下静置tsubgt;1/subgt;后,停止加热并将密闭装置泄压;(3)高温静置结束后,常温静置tsubgt;2/subgt;待电芯冷却后测试电芯电压值Vsubgt;1/subgt;;(4)将电芯常温静置tsubgt;3/subgt;;(5)常温静置结束后,测试电芯电压值Vsubgt;2/subgt;;(6)计算电芯自放电率K=(Vsubgt;1/subgt;‑Vsubgt;2/subgt;)/tsubgt;3/subgt;,根据K值的大小,将不合格电芯剔除。上述检测方法可实现对电池自放电性能的检测,缩短电池静置时间,缩短检测周期,提高电池自放电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备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的电源。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由于内部正负极之间的微短路或者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中的微量杂质存在,使得锂离子电池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放电,即在没有带载情况下其电量逐渐降低的现象。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自放电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池内部的副反应(化学自放电);二是内部微短路(物理自放电)。
自放电过大,会导致电池在长期搁置过程中电压下降到过放保护电压以下,导致电池过放,进而引发鼓胀、漏液等,最终使电池失效。因此,为了不影响电池使用,需要将电池的自放电控制在一定标准以内,这就涉及到如何检测电池自放电大小的问题。
现有自放电测试方法是将电芯放置在高温房内长时间静置、常温静置后,测试电芯在一段时间内的电池电压的变化率来表征电池的自放电大小。高温静置能加速电芯内部的副反应速率,提高了化学自放电的识别率,但是该方法耗时较长。同时在现有的高温存储条件下,隔膜会发生热收缩,会拉扯极片发生拱形变形(如图2),使正负极极片间的间距变大,导致部分因隔膜翻折、微小金属颗粒杂质、极片边缘毛刺引起的内部微短路无法被快速有效识别,大大增加了在电芯客户端因为自放电导致低压零压/串压差等失效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可实现对电池自放电性能的检测,缩短电池静置时间,缩短检测周期,提高电池自放电的检测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检测电芯放置于密闭装置内,对密闭装置进行升温,同时通入气体,使密闭装置内温度提升至储存温度并保持,且密闭装置内呈正压状态,此时电芯外部气压大于电芯内部气压,同时在通入气体的过程中,加热的空气通过热对流方式将热量均匀地传递给不同层的电芯;
(2)电芯在步骤(1)状态下静置时间t1,停止加热并将密闭装置泄压;
(3)将表面鼓胀的电芯剔除,在常温下静置时间t2,待电芯冷却至室温后测试电芯电压值V1;
(4)将电芯在常温下静置时间t3;
(5)常温静置结束后,测试电芯电压值V2;
(6)计算电芯自放电率K=(V1-V2)/t3,根据K值的大小,将不合格电芯剔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阻预埋旋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