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50149.7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飞;王正江;王璟;强雪妮;刘亚鹏;毛进;连坤宙;刘成龙;吴火强;丁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3/26 | 分类号: | C01B33/26;C02F1/52;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炉渣 综合利用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磨粉机(1)、筛分机(2)、酸溶解反应槽(4)、第一澄清器(6)、碱溶解反应槽(7)、第二澄清器(9)、过滤器(10)、反应釜(11)、静置反应器(13)、酸加药箱(5)及铝盐、铁盐加药箱(12);
磨粉机(1)的出口与筛分机(2)的入口相连通,筛分机(2)的细粉出口与酸溶解反应槽(4)的入口相连通,酸溶解反应槽(4)的出口与第一澄清器(6)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澄清器(6)的顶部液体出口与反应釜(11)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澄清器(6)的底部含SiO2颗粒液体出口与碱溶解反应槽(7)的入口相连通,碱溶解反应槽(7)的出口与第二澄清器(9)的入口相连通过,第二澄清器(9)的出口与过滤器(10)的入口相连通,过滤器(10)的出口与反应釜(11)的入口相连通,反应釜(11)的出口与静置反应器(13)的入口相连通,酸加药箱(5)的出口与酸溶解反应槽(4)的加药口及反应釜(11)的加药口相连通,铝盐、铁盐加药箱(12)的出口与静置反应器(13)的加药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筛分机(2)的细粉出口通过干粉投加器(3)与酸溶解反应槽(4)的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筛分机(2)的粗灰出口连通有渣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澄清器(9)的底部出口连接有输煤系统。
5.一种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燃煤炉渣经磨粉机(1)粉碎研磨处理;
2)磨粉机(1)输出的燃煤炉渣粉末通过筛分机(2)中进行筛分;
3)筛分机(2)输出的粉末送入酸溶解反应槽(4)中,通过酸加药箱(5)向酸溶解反应槽(4)中加入硫酸,通过硫酸对粉末进行酸化溶解,然后送入第一澄清器(6)中进行澄清,第一澄清器(6)底部输出的含SiO2颗粒液体进入到碱溶解反应槽(7)中,第一澄清器(6)顶部输出的上清液进入到反应釜(11)中;
4)通过碱加药箱(8)向碱溶解反应槽(7)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胶体硅以及SiO2溶解生成硅酸盐,同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Al(OH)3、Fe(OH)3胶体溶液以及Mg(OH)2沉淀,碱溶解反应槽(7)输出的溶液进入到第二澄清器(9)中进行澄清,第二澄清器(9)底部输出的未充分燃烧的碳粉以及Mg(OH)2沉淀进行过滤及脱水干化处理,第二澄清器(9)顶部输出的液体进入到过滤器(10)中进行过滤;
5)经过滤器(10)过滤输出的硅酸盐滤液进入到反应釜(11)中,通过酸加药箱(5)向反应釜(11)中加入硫酸,以控制滤液的pH值,同时第一澄清器(6)输出的上清液也进入到反应釜(11)中,节省酸用量以及减少后续反应中铝铁的用量,然后静止熟化,使硅酸发生聚合过程,生成聚合硅酸溶液,得到高分子量的聚硅酸,再聚合成高聚硅酸;
6)反应釜(11)输出的溶液进入到静置反应器(13)中,同时通过铝盐、铁盐加药箱(12)向静置反应器(13)中加入铝盐及铁盐,调节Al/Fe/Si适当的配比,通过溶液中的Al盐、Fe盐与聚硅酸复合反应生成共聚物,以生成聚硅酸铝铁混凝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控制滤液的pH值至2~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碱加药箱(8)向碱溶解反应槽(7)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pH值控制在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炉渣综合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澄清器(9)底部输出的未充分燃烧的碳粉以及Mg(OH)2沉淀进行过滤及脱水干化处理后,若碳粉含量高时可作为掺煤燃烧,当碳粉较少时可作为酸性废水中和剂以及烟气脱硫剂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1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