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立交系统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49841.8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6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庆;陆文娟;张晶;王斌;张伟;袁春玉;荀学思;孟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1D21/00;E01D19/02;E02D19/18;E02D5/28;E02D5/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立交 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立交系统施工方法,属于城市交通枢纽工程修建技术领域。现立交系统结构与原立交系统结构基本一样,包括地下交通通道工程、地面道路工程以及地上匝道工程;地下交通通道工程为框架结构,共五个通道,地上匝道桥墩柱与五通道中央通道桥墩柱连接成一体结构;在中央通道桥墩柱下面设置首先考虑新建桩的结构设计:考虑在地下通道结构施工时,将桩基承载力转换为扩大基础承载;同时考虑桩与地下通道上顶板、底板以及侧墙结构处理以及路面结构部分连接部分处理空间;本方法解决了在地下通道施工前可先行施工上部匝道桥的组织任务。其受力体系转换能够满足桥梁承载需求,满足桥梁与地下通道整体不均匀沉降控制,以满足地下空间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交通枢纽工程修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式立交系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在修建交通枢纽工程,在交通枢纽工程中面临着立交系统的建立,如地铁、地下通道、地面交通以及地上桥梁等多层分离式组合立体交通的建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各层交通枢纽工程隶属产权单位不同,施工单位不同等各种原因导致整体工程进展不一致,不能按照传统的施工工序,先地下后地上的工艺顺序形成流水施工,进行组织实施。本文以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的匝道工程为例,原设计单位考虑地下地铁规划影响,创新的采用地下通道结构作为上层匝道桥基础承载力基础,但是在项目实施时,地下通道的施工单位因为某些原因迟迟未能进场施工,影响上部匝道桥施工。我单位在此情况下,保留原设计意图,对设计方案提出了技术优化方案,创新的利用传统桩基承载与新型地下通道扩大基础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桩基承载与扩大基础承载受力体系转换。在申请号为201821766433.8的一种支撑格构柱的托换结构中公开了通过在基础底板与混凝土支撑之间以及相邻混凝土支撑之间设置托换柱,各托换柱上下对应设置,可以在原支撑格构柱影响结构或支撑偏差较大的情况下, 实现对支撑格构柱的托换结构;另外在牛瑞等人的“一种对于独柱独桩的桥梁桩基主动托换方法”、刘勇等人的“一种征用既有结构的立交桥桩基托换结构” 和杨小跃等人的“一种桩基托换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所公开的最接近的技术方案中都是新桩换旧桩,施工工作量大,旧桩影响下一步施工,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建筑成本不降反升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分离式立交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清楚的了解原立交系统工程包括地下交通通道工程、地面道路工程以及地上匝道桥工程;原立交系统的具体结构为:地下交通通道工程为框架结构,共五个通道;其中地上匝道桥墩柱7与五通道的中央通道桥墩柱5连接成一体结构; 并与通道基础地板4牢固连接;在通道基础地板4上面由地下通道隔墙9分隔成5条地下通道2,地下通道隔墙9顶面浇筑地下通道桥顶板8,地下通道桥顶板8上面铺设地上路基6和地上道路3;在中间的地下通道2两边的地下通道隔墙9顶面竖直浇筑地上匝道桥墩柱7,在中间的地下通道2两边的地下通道隔墙9的两侧浇筑中央通道桥墩柱5,中央通道桥墩柱 5之间为地下通道隔墙9;两根地上匝道桥墩柱7顶端连接匝道桥1;匝道桥1内铺设高架或高速路路面10;通道基础地板4下面为预设地铁区域11;在5条地下通道2及通道基础地板4下面的预设地铁区域11的周围为排桩+止水帷幕桩支护结构12;
旧桩承台受力数据,然后进行旧桩直接转换承台受力,在桩结构设计时扩大受力面积,新建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新建桩的结构设计:桩结构设的重点在于独桩独立承受匝道桥墩柱和上部结构承载力,同时考虑在地下通道结构施工时,怎么将桩基承载力转换为扩大基础承载;同时考虑桩与地下通道上顶板、底板以及侧墙结构处理以及路面结构部分连接部分处理空间;分离式立交系统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1.对数据分析,上述原立交系统结构的基坑深度10m,采用排桩+止水帷幕桩支护结构12,地下通道桥顶板厚0.8m,排桩+止水帷幕桩支护结构的竖向结构墙厚0.8m,墩柱结构位置处墙厚1.6m,地上路基厚1.0m,结构净高为6.76m,结构强度C40;地面道路上竖立地上匝道桥墩柱,该桥墩柱为1.6m×1.6m矩形墩柱, 结构强度C40;桥墩柱顶端的匝道桥1为小箱梁,长度120m,桥宽1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9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绑扎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识别障碍者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