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48728.8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范珊红;马艳;许文;马黎黎;曹小琴;戈伟;王逸;费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8B3/12 | 分类号: | B08B3/12;B08B13/00;F26B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 地址: | 71003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应急 条件下 医疗器械 清洗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箱、第二驱动机构、承载板、器械框、超声波发生器以及烘干部件;驱动箱位于清洗箱上方并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承载板位于驱动箱下方并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器械框设置在承载板上;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器械框浸入清洗箱内的清洗液中;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发出超声波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器械框与清洗箱内的清洗液分离;烘干部件用于将器械框内的医疗器械烘干。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整体清洗效率较低,无法使医疗器械快速达到使用条件,从而难以满足应急条件下医疗救治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在应急条件下的医疗救治过程中,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较快,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快速清洗并烘干从而达到使用条件。
然而现有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不仅清洗速递较慢,且难以将医疗器械清洗干净;同时现有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不具备烘干功能,需要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再转入专用的烘干箱内进行烘干,整体效率较低,无法使医疗器械快速达到使用条件,从而难以满足应急条件下的医疗救治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整体清洗效率较低,无法使医疗器械快速达到使用条件,从而难以满足应急条件下医疗救治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清洗箱内盛装有清洗液;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清洗箱的外侧;驱动箱,位于清洗箱上方并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箱内;承载板,位于驱动箱下方并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器械框,设置在承载板上,器械框用于盛装医疗器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清洗箱的箱体上;烘干部件,设置在驱动箱的底板上并与器械框相对;其中,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在器械框内装入医疗器械时驱动器械框浸入清洗箱内的清洗液中;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发出超声波以对浸入清洗液中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医疗器械清洗完成时驱动器械框与清洗箱内的清洗液分离;烘干部件用于在器械框与清洗箱内的清洗液分离后将器械框内的医疗器械烘干。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为多根,多根电动升降杆沿清洗箱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电动升降杆的底端与清洗箱的底端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杆的顶端与驱动箱固定连接;多根电动升降杆同步工作以驱动器械框浸入清洗箱内的清洗液中。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设置在驱动箱内;主动齿轮,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绕其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驱动箱内并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开设有丝孔;丝杠,丝杠穿过从动齿轮的丝孔,丝杠的上端为自由端,丝杠的下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其中,电动机驱动丝杠旋转以通过承载板带动器械框与清洗箱内的清洗液分离。
进一步地,从动齿轮和丝杠均为多个,多个从动齿轮沿主动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丝杠对应穿过多个从动齿轮的丝孔并与承载板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端头,设置在丝杠的上端,限位端头用于限制承载板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还包括:内围板,设置在驱动箱的底部并绕驱动箱的周向延伸;内围板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根丝杠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通孔与承载板连接;其中,承载板向上运动至极限位置时与内围板的底端相互抵接,以使驱动箱的底板、内围板以及承载板共同围合成烘干腔,烘干部件产生的热量进入烘干腔内以将器械框内的医疗器械烘干。
进一步地,驱动箱的底板上开设有容纳槽,烘干部件设置在容纳槽内;医疗器械清洗装置还包括:透热网板,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口处以将烘干部件围挡在容纳槽内;其中,烘干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透热网板进入烘干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8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