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42508.4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1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贻连;卜基峰;姚月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5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何新平 |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限温电伴 热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属于电伴热带产品技术领域,包括伴热带本体,所述伴热带本体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芯线,所述芯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伴热带本体长度方向,在所述芯线外侧包裹有外部绝缘层;所述外部绝缘层外侧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侧设置有防护层;所述芯线包括设置于内部的两根铜芯母线,位于所述铜芯母线外侧的PCT发热层,所述PCT发热层外侧包裹有内部绝缘层;所述内部绝缘层外侧包裹有抗压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电伴热带进行保护,同时,加强其伴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伴热带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
背景技术
电伴热带广泛地应用于液态物体在管道中输送和罐体的防冻保温、维持工艺温度、加热公路、坡道、人行横道、屋檐及地板等。其中,基本型自限式电伴热带内部,两根导电芯之间分布着起加热作用的PTC高分子材料,其外部由高分子绝缘层构成。当电源接通时,内部PTC高分子材料受热膨胀,电阻变大,减小发热功率,使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内部PTC高分子材料遇冷收缩,电阻变小,增大发热功率,使温度上升,从而达到自动调节温度的作用。在电伴热带工作时,伴热某一体系,若单位时间内电伴热带向体系传递的热量等于体系向外环境传递的热量,则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能使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称为最高维持温度。
现有技术中的电伴热带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电伴热带使其包裹在管道的外侧,在使用过程中,电伴热带容易受到外物的碰撞,降低其伴热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能够对电伴热带进行保护,同时,加强其伴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包括伴热带本体,所述伴热带本体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芯线,所述芯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伴热带本体长度方向,在所述芯线外侧包裹有外部绝缘层;所述外部绝缘层外侧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侧设置有防护层;所述芯线包括设置于内部的两根铜芯母线,位于所述铜芯母线外侧的PCT发热层,所述PCT发热层外侧包裹有内部绝缘层;所述内部绝缘层外侧包裹有抗压层。
优选的,若干所述芯线所组成的平面一侧为加热面,另一侧为保温面,所述抗压层包括靠近加热面一侧面的导热平面、和靠近所述保温面一侧面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抗压弧面,所述抗压层为抗压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部绝缘层包括包裹所述芯线的第一绝缘层和与所述屏蔽层贴合的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和导热层,所述保温层和导热层位于所述芯线的两侧,所述保温层位于靠近所述保温面一侧,所述导热层位于靠近所述加热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伴热带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设置有拼接结构,相邻两圈伴热带本体缠绕时可通过所述拼接结构拼接。
优选的,所述拼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伴热带本体宽度方向一侧的弧形突起和位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弧形凹槽,相邻两圈伴热带的弧形突起和弧形凹槽可相互嵌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内设置有导热丝,所述导热丝呈环形,且连接所述导热层和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外侧且位于靠近导热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饰层,在靠近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装饰层。
优选的,所述外部绝缘层和/或内部绝缘层采用复合氟塑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型自限温电伴热带,通过设置在芯线外侧的抗压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芯线进行抗压保护,同时,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保温层和导热层,既可以加强与待保温管道的热量交换,同时可以对电伴热带进行保温处理,减小其热量损耗。同时,通过设置的拼接结构,可以对待保温管道的外侧拼接电伴热带,进而在外侧形成电热保护膜,对待保温管道加热、隔热保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2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