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列车新型高吸能合金弹性吸能器缸体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34506.0 | 申请日: | 2020-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韩福生;程敬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福生;程敬卿 |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列车 新型 高吸能 合金 弹性 吸能器 缸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列车新型高吸能合金弹性吸能器缸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螺接有可伸缩的套壳,该套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中滑动设置有伸缩的活塞杆。本发明通过在套壳的外侧螺接有内置第一弹簧的外壳,从而当受到冲击时,套壳被推动回缩,对第一弹簧形成挤压并沿着外壳转动收起,实现第一次对冲击力的缓冲吸能,当套壳被推到外壳靠内侧时,插管插入到内管的阀门中连通内管和液压腔,活塞杆沿着内管深入并将液压油注入到液压腔中进行压强的增加为吸能器的恢复蓄能,完成对列车间纵向的冲击力进行第二次的缓冲吸能,两段逐步的收缩,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力,增加了吸能器的吸能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能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列车新型高吸能合金弹性吸能器缸体。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对缓冲吸能材料的需求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机车被动安全防护系统,另一个是基础设施缓冲结构。对于高速列车而言,被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车体缓冲结构和抗撞击缓冲吸能器,前者通过车体次要结构或车体端部整体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后者则通过吸能器内高吸能材料的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从这两种吸能结构的原理上看,都可以采用高吸能合金作为结构或吸能材料,高吸能合金所拥有的高单位质量吸能性和强韧性,将有利于大幅提高机车被动撞击的安全性。
高铁与地铁使用气液缓冲器作为主要缓冲吸能模块,气液缓冲器具有容量大、能量吸收率高,且能持续而稳定地吸收列车间纵向冲击动能等优良特性,同时能满足高、低速及重载情况下的各项性能要求。气液缓冲器缓冲吸能功能主要是由气体和液体两种介质的相对运动实现的,缓冲器受压时,其内部液体介质从一个液腔通过细小节流孔与增压阀流入另一个液腔,同时推动活塞压缩气体,此过程中,外界冲击动能一部分通过液体与金属内壁摩擦消耗,另一部分冲击能量转变为气体的压缩势能,作为缓冲器的复原力。
现有的吸能器缸体只能进行一次的收缩,导致收缩吸收的冲击能量有一定的限制,致使吸收更多的能量则需要多根吸能器缸体进行同步的配合,才能作到完全吸收。
发明内容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吸能器缸体进行多次收缩吸收和缓冲更多能量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列车新型高吸能合金弹性吸能器缸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轨道列车新型高吸能合金弹性吸能器缸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螺接有可伸缩的套壳,该套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中滑动设置有伸缩的活塞杆,其中:所述套壳转动收缩到所述外壳的最内侧用于将所述外壳中的插管插入到所述内管底部的阀门中,连通所述内管与所述外壳中的液压腔进行内部液压油的转移和增压,其中:所述内管与所述液压腔相连通,所述活塞杆沿着所述内管向内收缩用于将液压油注入到所述液压腔中,且通过所述内管靠外端侧面的抽吸孔从侧面所述套壳中抽取内部的氮气进入到所述内管中。
所述外壳的内部收容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套壳向外移动。
所述插管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并在所述第一弹簧收缩到最短时,插入到所述内管的所述阀门中用于顶起所述阀门中的阀体,所述插管中设置有对液压油进行增压的增压阀。
所述套壳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防尘垫以及密封圈用于对所述套壳和所述内管之间的氮气进行密封。
所述活塞杆通过滑动连接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套壳。
所述外壳、所述套壳、所述内管以及所述活塞杆均由高吸能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福生;程敬卿,未经韩福生;程敬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4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