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18259.5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6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民;许贞纬;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苏亮 |
| 地址: | 27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机器人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具体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充电底座和机器人底盘,所述充电底座上充电接头,所述机器人底盘上设置有与充电接头相配合的充电接口;所述机器人底盘的四周等距离设置有四个底盘红外接收装置,充电底座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两个所述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位于充电接头的两侧,且两个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发射出固定扇形红外光源,两个扇形红外光源的重叠区域为充电接头的位置。本发明解决机器人自动充电对桩灵活性差的问题,可以实现随意将充电桩摆放在某一个机器人可以到达的室内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随而增加。因此机器人的充电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案只能定位设定好的位置,如果充电桩移动还需重新建图比较繁琐。
随着红外室内定位的成熟,成本较低。如果将红外定位运用到机器人自动回充功能,可以提高自动充电的实用性。
现有的机器人自动充电对桩灵活性差,不能实现随意将充电桩摆放在某一个机器人可以到达的室内位置,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本发明首先解决机器人自动充电对桩灵活性差的问题,可以实现随意将充电桩摆放在某一个机器人可以到达的室内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红外的机器人对桩辅助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和机器人底盘,所述充电底座上充电接头,所述机器人底盘上设置有与充电接头相配合的充电接口;所述机器人底盘的四周等距离设置有四个底盘红外接收装置,充电底座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两个所述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位于充电接头的两侧,且两个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发射出固定扇形红外光源,两个扇形红外光源的重叠区域为充电接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底盘的底部安装有底盘运动装置,底盘运动装置用于带动机器人底盘行走。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底盘的内部设置有算法计算控制装置和设备数据通信总线,所述算法计算控制装置通过设备数据通信总线与四个底盘红外接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算法计算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底盘运动装置行走。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底盘的四周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超声波避障传感器,超声波避障传感器用于机器人底盘躲避障碍物。
优选的,所述充电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固定有真空吸盘,真空吸盘用于将支撑机构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采用推杆电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提高了机器人自动充电的灵活性,便捷性以及精确性。降低了成本;
2、本发明解决机器人自动充电对桩灵活性差的问题,可以实现随意将充电桩摆放在某一个机器人可以到达的室内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充电底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机器人底盘;2、底盘红外接收装置;3、算法计算控制装置;4、设备数据通信总线;5、充电接口;6、底盘运动装置;7、充电接头;8、充电底座红外发射装置;9、充电底座;10、支撑机构;11、超声波避障传感器;12、升降机构;13、真空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8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润滑机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合金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