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组及成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04751.7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埃罗·萨卡里·派凡萨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三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9 | 代理人: | 金晶 |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电路板、组装于电路板且具有通孔的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且遮盖所述通孔的透镜组件以及组装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图像传感器,所述电路板、支撑件以及透镜组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透镜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透镜组件采集入射光并且传送给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将入射光转换为原始图像信号并输出。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镜头模组的厚度较薄,并且具有较少的模糊和失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揭露了一种镜头模组具有多个透镜元件以改善图像的场曲和失真。高质量的镜头模组甚至包括7个镜头元件,所述镜头模组的厚度通常为5毫米以上。然而,具有较大厚度的镜头模组并不适用于越来越薄的移动终端。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及成像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成像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镜头模组太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电路板、组装于电路板且具有通孔的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且遮盖所述通孔的透镜组件以及组装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图像传感器,所述电路板、支撑件以及透镜组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透镜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微透镜模组,所述微透镜模组包括排成阵列的若干微型透镜以及环绕所述若干微型透镜周围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若干微型透镜沿入射光的方向相对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若干微型透镜中除阵列中心的透镜外的其余透镜的焦点均向阵列中心的透镜的焦点汇聚,所述若干微型透镜采集入射光并且传送给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将入射光转换为多个原始图像信号并输出。
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光圈片,所述第一透镜包括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透光面以及环绕第一透光面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透镜包括位于其中心的第二透光面以及环绕第二透光面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光圈片包括位于其中心的透光窗口以及包围通孔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均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微透镜模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若干微型透镜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微透镜模组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光圈片,所述光圈片连接所述微透镜模组的下表面且包括若干透光窗口以及环绕于所述透光窗口周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若干透光窗口相互等距离间隔设置且与所述若干微型透镜沿入射光的方向一一相对。
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光圈片下表面的第二微透镜模组,所述第二微透镜模组包括排成阵列的若干第二微型透镜以及环绕其周围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若干第二微型透镜与所述若干透光窗口沿入射光方向一一相对,其中,所述若干第二微型透镜中除阵列中心的透镜外的其余透镜的焦点均向阵列中心的透镜的焦点汇聚。
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位于所述微透镜模组和所述第一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包括位于其中心的第一透光面以及环绕第一透光面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微透镜模组包括排成阵列的若干微型透镜以及环绕其周围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边缘部,所述第三透镜填满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微透镜模组形成的空隙,所述第三透镜由液态聚合物凝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微透镜模组下表面的光圈片,所述光圈片包括与所述若干微型透镜沿入射光方向一一相对的若干透光窗口以及环绕所述若干透光窗口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固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