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4683.4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华;闫志平;赵宇坤;张怀龙;张怀明;刘海泉;韩娜;赵田雨;赵晓东;赵硕;韩建国;陈斌;赵晓静;李加波;王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怀龙 |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61/00;C08L89/00;C08K5/07;C08K3/16;C08K3/30;C08K3/22;C08K13/02;C08G59/5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衣明春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灌浆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及其应用,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呋喃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和促进剂,所述稀释剂包括脂肪醇缩水甘油醚、二硫代碳酸乙烯酯;所述固化剂包括乙二胺、苯二胺;所述促进剂包括蛋白胶、碱类、铝盐/镁盐/锌盐/钙盐、乙二醛/戊二醛。该环氧注浆材料不仅能保证环氧灌浆材料的初始低粘度,而且可以增强施工后固结体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灌浆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防渗漏施工技术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规模相对较小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防汛或者农业灌溉为主,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出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灌浆材料的开发、选择、应用至关重要。
环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耐腐蚀性、抗冻性能、抗阻尼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环氧灌浆材料是指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用稀释剂降低粘度后,辅以固化剂、其他助剂而得到的多组分溶液灌浆材料。由于环氧灌浆材料粘度低、可灌性强,易于注入建筑水泥裂隙中,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固化成具备优异力学性能的固结体,因此,环氧灌浆材料适用于水利工程的封闭、防渗、补漏、加固施工。
现有技术中,为追求环保,往往只将环氧树脂以低分子缩水甘油醚类稀释剂稀释,这种情况下,其稀释效果欠佳,会导致环氧树脂难以保初始的低粘度,远远不及糠醛丙酮稀释体系。除此之外,现有的环氧灌浆材料施工后形成的固结体力学强度足够,但是韧性相对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及其应用,以保证环氧灌浆材料的低粘度,以及增强施工后固结体韧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呋喃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和促进剂,稀释剂包括脂肪醇缩水甘油醚、二硫代碳酸乙烯酯;固化剂包括乙二胺、苯二胺;促进剂包括蛋白胶、碱类、铝盐/镁盐/ 锌盐/钙盐、乙二醛/戊二醛。
可选地,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50-70份;呋喃树脂20-30份;稀释剂40-100份;固化剂20-50份;促进剂10-30份。
可选地,稀释剂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脂肪醇缩水甘油醚20-50份、二硫代碳酸乙烯酯20-50份;固化剂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二胺10-20份、苯二胺10-30 份;促进剂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蛋白胶5-15份、碱类2-5份、铝盐/镁盐/锌盐/ 钙盐1-5份、乙二醛/戊二醛2-5份。
可选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双酚F型环氧树脂;呋喃树脂为糠醇酚醛树脂、糠醇尿醛树脂;脂肪醇缩水甘油醚为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丙三醇缩水甘油醚、三甲醇基丙烷缩水甘油醚。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环氧灌浆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化学灌浆材料用于坝体的补漏加固。
具体地,坝体的补漏加固灌浆方法如下:
确定大坝的渗漏部位,评估渗漏部位的渗漏裂隙:当渗漏裂隙>0.2mm时,先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中压灌浆,中压灌浆压力为最大容许灌浆压力的1/2;再采用环氧灌浆材料低压灌浆,低压灌浆压力为最大容许灌浆压力的1/5和0.6MPa中的最小值;
当渗漏裂隙≤0.2mm时,直接采用化学灌浆材料低压灌浆,低压灌浆压力为最大容许灌浆压力的1/5和0.6MPa中的最大值。
可选地,灌浆压力计算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怀龙,未经张怀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