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01031.5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谭灿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慕卡蕾纺织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D06B15/00;D06B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裸氨纶 内衣 生产 布料 传导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包括底板、除褶单元和收卷单元;底板: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对称设置有支撑板一、支撑板二、支撑板六和支撑板四,所述支撑板一上设置有升降单元和辅助传导单元;除褶单元:包含水泵、水箱、连接管、喷头、支撑柱、透水板和输水管,所述水箱设置在支撑板六的顶部,所述水箱的底部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六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安装有连接管,该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可对布料上的褶皱进行消除,提高布料的生产质量,同时该传导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布料筒进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料传导技术领域,具体为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
背景技术
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包括肚兜、汗衫、短裤、抹胸和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是现代人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内衣有吸汗、矫型、衬托身体、保暖和不受来自身体的污秽的危害的作用,有时会被视为性征,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氨纶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是生产内衣的主要材料之一;
布料传导是内衣的生产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方便后面的裁剪制造,传统的布料传导和布料的收卷是一体的,在收卷设备在进行收卷时,布料容易出现褶皱现象,而现有的布料传导装置不能很好处理在布料上的褶皱,从而影响布料收卷后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可对布料上的褶皱进行消除,提高布料的生产质量,同时该传导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布料筒进行安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裸氨纶内衣生产用布料传导装置,包括底板、除褶单元和收卷单元;
底板: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对称设置有支撑板一、支撑板二、支撑板六和支撑板四,所述支撑板一上设置有升降单元和辅助传导单元;
除褶单元:包含水泵、水箱、连接管、喷头、支撑柱、透水板和输水管,所述水箱设置在支撑板六的顶部,所述水箱的底部四角分别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六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等距离阵列有喷头,所述喷头的正下方设置有透水板,所述透水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支撑板六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输水管;
收卷单元:包含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收卷辊、固定螺栓、定位孔、转轴和定位销,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板四的顶部,所述转轴的一侧端部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转轴的另外一侧端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另外一个支撑板四的顶部开设的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支撑板四上的通孔与收卷辊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收卷辊另一端上下对称开设的定位孔与定位销活动插接,所述电机通过固定台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板四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牙啮合;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在支撑板一的外侧表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水泵和电机的输入端,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单元:包含电动伸缩杆、连接板、固定轴和连杆,所述固定轴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一的外侧中部,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侧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在支撑板一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对连接板进行推动,使连杆的中部与固定轴发生转动,从而使连杆的另一端进行升降,通过连杆进行升降,方便工作人员对布料筒安装,以及对布料筒上的布料进行传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慕卡蕾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慕卡蕾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