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91965.5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华;戚志林;瞿雪姣;李继强;王军;赵真;严文德;黄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均质 三维 物理 模型 制作方法 | ||
1.一种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气田产层特征及渗流特征确定所述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分层数,每一层内的分区情况,以及各分区的渗透率;
(2)将岩碎屑颗粒、胶结剂混合压制成岩心,根据岩心渗透率实验测定渗透率;根据岩碎屑颗粒的不同粒度、不同胶结剂含量、不同压制压力条件下的所述岩心渗透率实验,建立某一粒度下岩碎屑颗粒的岩心渗透率与胶结剂含量、压制压力的定量关系;
(3)根据步骤(2)所述的定量关系,在同一分层内预设压制压力,根据各分区的渗透率确定在所述预设压制压力下各分区的岩碎屑颗粒粒度和胶结剂含量,分区填充并在所述预设压制压力下压制,完成层内非均质性的模拟;
(4)按照步骤(3)依次完成各分层的制作,整体烧制,叠合的各分层模拟层间的非均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胶粘强度和胶结剂含量对岩碎屑颗粒的影响设置胶结剂含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2)中所述的定量关系,以胶结剂含量的下限值和某一层中渗透率的最大值确定该层的压制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剂含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分别为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岩碎屑颗粒的粒度为50-160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碎屑颗粒的粒度为50目、80目、120目、160目,所述定量关系为:
K50=(33088.1677z-1.2507)P-3.3595 (1)
K80=(16291.4074z-1.3264)P-3.3111 (2)
K120=(5601.4036z-0.9827)P-3.3374 (3)
K160=(3462.6797z-1.0383)P-3.3625 (4)
其中,K50、K80、K120、K160分别为50目、80目、120目和160目岩碎屑颗粒的渗透率,单位mD;z为胶结剂含量,单位%;P为压制压力,单位MPa。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剂为环氧树脂,所述岩碎屑颗粒为碳酸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整体烧制为在80-180℃烘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9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应急逃生滑板
- 下一篇:可燃形红外线石墨化工合成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