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83653.X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明;刘建红;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德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36 | 分类号: | C04B33/36;C04B33/13;C04B33/04;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主料包括粘土和铝源,所述辅料包括烧结助剂、成型剂、分散剂、增稠剂、溶胶、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碳化硅和陶瓷纤维,所述烧结助剂的材质为氧化钛,所述分散剂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酰胺组成,所述增稠剂是由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组成,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混合液中添加了碳化硅与陶瓷纤维和在浸泡液中添加了溶胶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以及纤维层通过溶胶促进了纤维之间的粘结,减少了缺陷孔的产生,这样就具有在一定的强度基础上,还保持了性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膜又称无机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的非对称膜,陶瓷膜分为管式陶瓷膜和平板陶瓷膜两种,管式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透过膜,大分子物质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平板陶瓷膜板面密布微孔,根据在一定的膜孔径范围内,渗透的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则渗透率不同,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料液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陶瓷膜具有分离效率高、效果稳定、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菌、耐高温、抗污染、机械强度高、再生性能好、分离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势。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陶瓷膜一般强度不高,从而会使陶瓷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损坏,以及现有的陶瓷膜工作性能低。
因此,发明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选用选用粘土和铝源作为主料,并且通过在混合液中添加了碳化硅与陶瓷纤维和在浸泡液中添加了溶胶与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碳化硅具有强度高、导热率高、耐腐蚀和抗氧化等优点,而陶瓷纤维不仅具有陶瓷材料固有的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还兼具了纤维材料的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等优点,以解决现有的陶瓷膜强度不高和工作性能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主料包括:粘土:50g-100g和铝源:10g-20g,所述辅料包括烧结助剂:5g-10g、成型剂:4g-8g、分散剂:5g-10g、增稠剂:5g-15g、溶胶:10g-20g、二氧化钛纳米纤维:20g-40g、碳化硅:20g-40g和陶瓷纤维:20g-40g;
还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碳化硅和陶瓷纤维放入到水中进行混合;
S2,混合后,依次加入烧结助剂和成型剂,从而得到混合浆料;
S3,将混合浆放入到搅拌容器中,进行搅拌1.5-2h;
S4,再把搅拌后的混合浆料,倒入到石膏模中进行快速脱水,然后将湿泥饼取出,放到65℃-75℃的干燥箱中进行烘干从而得到生坯;
S5,将生坯置于间歇式窑内中,并用1400℃-1500℃的高温进行煅烧,烧成时间为10-12h,最后进行自然冷却,得到支撑体;
S6,将溶胶、分散剂、增稠剂和二氧化钛纳米纤维依次放入到水中,并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得到浸泡液;
S7,将支撑体在浸泡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3min;
S8,将浸泡过后的支撑体取出进行自然干燥,干燥后,将支撑体置于间歇式窑内中,并用1400℃-1500℃的高温进行煅烧,煅烧时间为3-5h,然后进行自然冷却。
优选的,所述S1中的碳化硅和陶瓷纤维在放入到水中前,使用研磨机将碳化硅和陶瓷纤维磨成粉状。
优选的,所述烧结助剂的材质为氧化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德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德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