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浇注成型降温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82765.3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6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良;黄书彬;陈丽端;陈锵;黄种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浇注 成型 降温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浇注成型降温工艺,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浇注成型加工效率低的问题,1)将型砂干燥处理后,并将其分成两份,分别为第一型砂和第二型砂;2)将第一型砂填充于砂型模具内,并在砂型模具内埋设冷却装置;3)通过冲压工艺将一金属板压铸成型与零件结构相适配的导热板;4)将导热板盖设于砂型模具的第一型砂上;5)将其余第二型砂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在将混合后的第二型砂和粘结剂均匀覆盖于导热板的上表面上固化形成模腔;6)将液体金属浇注与模腔内,待得浇注完成后,开启水泵将冷却水泵入到导水管和散热管上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快速排出,提高模腔内液体金属的凝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浇注成型降温工艺。
背景技术
阀门在整个管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阀门的使用工况主要应用铸造和锻造成型工艺,不同的成型工艺对阀门直接影响着阀门的使用强度,良好的成型工艺可以使阀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铸造成型工艺也称为浇注成型工艺,是将液体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凝固后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表面质量的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该种浇注成型工艺中,在金属液体浇注完成后等待自然降温凝固的时间较长,往往会通过模具上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快速降温,从而提高加工效率,但是,阀门加工厂内90%的浇注成型工艺中是采用砂型铸造,而铸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其导热效果差,使得设置的冷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佳,造成阀门的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浇注成型降温工艺,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浇注成型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浇注成型降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型砂干燥处理后,并将其分成两份,分别为第一型砂和第二型砂;
2)将第一型砂填充于砂型模具内,并在砂型模具内埋设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沿水平分布设置的导水管、沿竖直方向分布设置的若干根散热管以及加速散热管内冷却水流动的泵送装置,所述散热管的下端与导水管连通,所述导水管均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水泵,所述泵送装置包括设于导水管下侧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可转动地设有曲轴,所述壳体外设有驱动曲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曲轴的中轴线与导水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曲轴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穿过导水管延伸至散热管内,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散热管的一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活塞的侧面设有密封圈,其抵靠于散热管的内表面上,所述活塞的行径长度尺寸小于三分之一的散热管长度尺寸,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水孔环设于第一通孔的周侧,所述活塞本体的下表面上且位于第一通水孔的外周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嵌设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下端向内延伸设有凸沿,所述连接筒内设有阀片,所述阀片的厚度尺寸小于连接筒的长度尺寸,所述阀片的中部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活塞杆间隙配合实现阀片的滑动,所述阀片上设有第二通水孔,各所述第一通水孔与第二通水孔错位设置;
3)通过冲压工艺将一金属板压铸成型与零件结构相适配的导热板,并在该导热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填料口;
4)将导热板盖设于砂型模具的第一型砂上,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散热管的上端锁紧连接,使得散热管与导热板形成热传递,并将第二型砂通过填料口填料,使其填充于导热板与第一型砂之间的间隙中,并保持导热板处于水平状态;
5)将其余第二型砂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在将混合后的第二型砂和粘结剂均匀覆盖于导热板的上表面上固化形成模腔,并放入坭芯,该第二型砂和粘结剂覆盖的厚度为2cm~5cm;
6)将液体金属浇注于模腔内,待得浇注完成后,开启水泵将冷却水泵入到导水管和散热管上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快速排出,提高模腔内液体金属的凝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