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5036.5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宣和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F9/20 | 分类号: | A63F9/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 地址: | 3112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将机 及其 上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麻将机的上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送牌;步骤2):推牌和叠牌;步骤3):当麻将机收到上牌信号时,托牌板从桌面下降至底,推牌板将承牌条上的麻将牌推至托牌板上,托牌板先升起至第一高度位置,此时,托牌板上上面一层的麻将牌从麻将机桌面上的出牌口露出并不低于麻将机桌面;待上面一层的麻将牌被移走后,托牌板继续上升至第二高度位置,此时,托牌板上剩余的麻将牌经由出牌口升至麻将机桌面上,托牌板与麻将机桌面齐平。本发明采用平推上牌装置实现麻将牌的分阶段上牌,实现了八口机功能,而且玩家拿取的第一次上牌的麻将牌即为开局所需的麻将牌,无需自行摸牌码牌,加强玩家的游戏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将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
背景技术
“麻将牌”又名麻雀牌(又名“马吊”),简称“雀牌”,是一种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它是一种四个人参加的游戏,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一副麻将牌包括,“万、饼、条”为3种基础花色,称为:万子牌(万)、筒子牌(饼)、条子牌(索)三种,每种从“一”到“九”各4张,共计二十七种108张牌;又加上“东、南、西、北、中、发、白”字牌各4张,共计七种28张牌;总共136张牌,这也就我们平时说的“素麻将”。后又添加同扑克中的“王”(JOKER)功能相近的花牌,一般有八张:“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共一百四十四张牌,这就形成我们所说的“有花麻将”。另有百搭牌8张。因此,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有的地区54张),包括字牌、花牌、序数牌、百搭牌。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生活,方便省力的自动麻将机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
传统的麻将机四方的麻将牌是两张麻将牌叠在一起一次性升到桌面的,需要玩家自行投点、摸牌和码牌,在摸牌和码牌的过程中,很容易因错拿、少拿麻将牌导致玩家需要重新洗牌,而且在摸牌和码牌的过程中,麻将牌容易倾倒或掉落,给玩家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该上牌方法通过采用平推上牌装置实现麻将牌的分阶段上牌,实现了八口机功能,本发明的托牌板能够直接将剩余的麻将牌上升至桌面,无需再次等待推牌,节约了玩家的时间,而且玩家拿取的第一次上牌的麻将牌即为开局所需的麻将牌,无需自行摸牌码牌,加强玩家的游戏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麻将机的上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洗牌大盘转动刮牌器不动,洗牌大盘上的麻将牌被分别拨送至洗牌大盘边缘四个送牌装置的进牌口下方;
步骤2):麻将牌被送牌装置中的吸牌轮吸起并理顺为同一方向后送入送牌通道再通过输送带送出至推牌机头,推牌机头将麻将牌推进平推上牌装置中的承牌条上并使得承牌条上叠有两层麻将牌,当承牌条上排有足够的麻将牌后,等待上牌信号;
步骤3):当麻将机收到上牌信号时,托牌板从桌面下降至底,推牌板将承牌条上的麻将牌推至托牌板上,托牌板先升起至第一高度位置,此时,托牌板上上面一层的麻将牌从麻将机桌面上的出牌口露出并不低于麻将机桌面;待上面一层的麻将牌被移走后,托牌板继续上升至第二高度位置,此时,托牌板上剩余的麻将牌经由出牌口升至麻将机桌面上,托牌板与麻将机桌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麻将机上设置有直接检测或间接检测托牌板高度位置的第一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托牌板在第一高度位置停留5至60秒,以供玩家取走上面一层的麻将牌,然后托牌板再升起至第二高度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宣和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宣和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