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3922.4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许辉;张静;田月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9/572 | 分类号: | C07F9/572;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范国锋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咔唑类 基团 二苯硫醚热 激发 延迟 荧光 芳香 主体 材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该主体材料能够实现同时传输空穴和电子载流体,其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猝灭效应,热力学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能够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咔唑类基团的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
背景技术
高效率、低压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被称作第三代平面显示和照明技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有效的利用电致发光过程中产生的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使用磷光染料来构建电致磷光,但是磷光染料所涉及的重金属不仅昂贵而且污染环境,迫切需要使用其他的材料加以替代。近期,被称为第三代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热激发延迟荧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可以通过自身三线态到单线态的反向隙间窜跃使三线态激子转化为单线态激子,进而利用其发光,从而从理论上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由于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其器件效率可与电致磷光效率相匹敌,而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是纯有机化合物。但是,目前针对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的主体材料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一般普遍的方式是采用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主体材料,因此,需要针对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的特点来有目的的开发适合他们的主体材料。由于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的极性大,容易猝灭,分子与分子间的作用较强,因此,需要开发一类具有突出载流子注入/传输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分子与分子间猝灭效应的主体材料。
对热激发延迟荧光电致发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而言,为了实现高效的三线态到单线态的反向隙间窜越,就要求单线态和三线态的能级差小。那么对于蓝光热激发延迟荧光材料来说,就使得其三线态能级很高,目前文献报道的常用的DMAC-DPS的三线态能级达到了2.9eV,为了保证主体到客体之间的有效的能量传递,需要主体的三线态能级要高于2.9eV,这对于一个纯有机化合物来说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性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能隙的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材料,用于高效的蓝光电致发光器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锐意研究发现,通过咔唑类基团对二苯硫醚进行修饰,得到了一种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通过对分子结构设计,降低了热激发延迟荧光材料的极性,减弱分子间作用,从而减少了材料的聚集诱导猝灭作用,提高器件发光效率,并且该主体材料具有双极传输特性,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1.提供一种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所述主体材料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X为氢或二苯基膦氧基(Ph2OP),Y、Z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咔唑类基团或咔唑取代芳香基,优选选自氢、咔唑基、烷基咔唑基或咔唑取代苯基,更优选为氢、咔唑基(Cz)、叔丁基咔唑基(tBCz)或咔唑苯基(PhCz)。
优选地,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选自化合物Ⅰ~Ⅻ:
所述含咔唑类基团的二苯硫醚热激发延迟荧光芳香膦氧主体材料以卤代二苯硫醚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得到,
优选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卤代二苯硫醚类化合物和咔唑类化合物加入到溶剂中,加热反应,得到反应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