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船用钢板的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69120.6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于青;郑健;罗登;肖大恒;张勇伟;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B45/04;B21B45/08;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 地址: | 4111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钢板 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船用钢板的轧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针对宽厚板可逆式轧机生产线,通过控制轧制温度、除鳞道次和轧制速度等技术措施,保留轧制过程中生成的二次和三次氧化铁皮,使钢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薄膜,防止钢板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生锈,从而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能。本发明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工艺优化改变钢板表面氧化层结构,提高钢板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腐蚀船用钢板的轧制方法。
技术背景
近几年来,船用钢板表面质量缺陷问题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表面腐蚀麻坑缺陷。这种缺陷严重损害船板的表面质量,是影响船板外观及后序生产过程的重要表面缺陷类别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钢厂和船厂。
船板表面麻坑缺陷一般发生在存储期较长的船板,由于钢板在使用前长期在户外储存,处于海岸潮湿大气环境下或被雨水淋湿,钢板表面极易发生点状锈蚀或缝隙腐蚀。抛丸后钢板表面呈现大小不一的点状凹坑,深度一般在0.1mm~0.5mm的范围。对于轻微的腐蚀缺陷,船厂一般采用修磨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较严重的腐蚀缺陷,则直接导致钢板报废,使钢厂和船厂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工艺生产的钢板表面氧化铁皮太薄且疏松,在贮运和吊装过程中极易脱落,使钢板基体暴露,而钢板基体电极电位低于氧化铁皮的电极电位,在有腐蚀介质如水膜存在时,极易发生锈蚀。现有技术提高钢板耐腐蚀性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钢板添加高磷、铜、Ni-Cr系、Cr-Mn系等高合金方法。如CN 106498280 B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添加P:0.09~0.10%,Cu:0.52~0.58%,Ni:0.42~0.48%,虽然提高了钢板的耐腐蚀能力,但同时高磷也带来了低温脆性,高铜带来了热轧龟裂及弯曲裂纹等,即钢板塑性、韧性下降,另外高的合金含量显著提高钢板的制造成本。第二种是钢板表面涂覆有机系防锈涂层的方法。如CN 102002700 A公开了“钢板表面短期防锈蚀覆膜工艺方法”,通过在钢板表面涂覆有机化学试剂的方法来增加钢板的防锈蚀能力,但这种方法仅在室内有效,露天效果并不理想,且仅起到短期防锈的效果,对于长期储存的钢板也无效,同时有些有机防锈涂覆试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难以去除,不利于安全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船用钢板的轧制方法,在钢厂现有设备条件下,通过轧制工艺调整,将原来对钢板表面质量起负面影响的氧化铁皮,转变成一种完整的、致密的、均匀的氧化物保护膜,提高钢板的耐腐蚀能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耐腐蚀船用钢板的轧制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连铸坯加热、除鳞:加热温度≥1180℃;除鳞温度≥1168℃;除鳞水压力≥220bar;
(2)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粗轧阶段终轧温度≥1050℃,粗轧阶段轧制第一道次、展宽第一、二道次、展宽后第一道次及粗轧最后一道必须除鳞;粗轧机出口至精轧机入口的中间待温段辊道冷却水关闭,中间坯待温阶段不进行任何的除鳞和水冷降温操作;精轧阶段将轧机输入和输出辊道冷却水关闭,总除鳞道次不能超过2道,且只前三道次内除鳞;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80~820℃,轧制速度≤4m/s;
(3)冷却:精轧后钢板冷却、下线过程中不进行水冷操作也不接触水,所有与钢板直接接触的水冷系统水阀关闭。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9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