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53505.3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才;董健;徐婧;袁昊;姜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W4/38;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 式浅井微 地震 监测 实时 传输 数据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及方法。其中,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包括:中心控制站、主数传装置、多个从数传装置和多个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所述主数传装置与中心控制站通信连接,每个从数传装置与对应的一个信号检测与采集单元通信连接,多个所述从数传装置均与主数传装置通信连接;通过为每个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配置从数传装置,然后由从数传装置将采集数据传输至中心控制站,因每个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单独配置从数传装置,提高了数据并行传输的速度,从而满足及时传输数据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以来,地震记录仪器和地震物探技术不断发展。在近百年的地震物探技术发展过程中,地震采集装备是地震物探技术的关键设备,与地震物探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其技术水平、性能指标和应用效果均直接关系到地震采集数据的效果。
随着勘探和开发目标的变化,地震物探技术也向不同方向发展,对地震采集装备接收系统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以来,压裂微地震监测和被动源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要求地震采集装备从每次记录几秒到十几秒发展到连续采集和记录,采集方式由有线连接方式发展到节点方式。有线连接方式不适合于采集点较少、相互之间距离较远的采集模式;现有节点式,采集单元都是相互独立工作、采集完成后回收数据或者采集过程中人工到各个采集点回收数据,现有的采集系统不能满足微地震监测等需要及时回收数据的需求。
近几年来,稀疏站点微地震监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对采集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三分量采集,采集点之间相距较远,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及时传输数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及方法,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传输数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浅井微地震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装置,包括:中心控制站、主数传装置、多个从数传装置和多个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
所述主数传装置与中心控制站通信连接,每个从数传装置与对应的一个信号检测与采集单元通信连接,多个所述从数传装置均与主数传装置通信连接;
中心控制站,用于对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处理和存储采集数据;
主数传装置,用于中心控制站与从数传装置进行通讯联络,将中心控制站的命令下发给从数传装置,并接收来自从数传装置的采集数据;
从数传装置,用于负责主数传装置与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进行通讯联络,接收主数传装置传输的命令,将命令传给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将接收的采集数据传输至主数传装置;
信号检测及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震动信号,将所述震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得到采集数据,将所述采集数据存储到本地的同时上传至从数传装置。
可选的,所述中心控制站,包括计算模块、中心通讯控制模块、第一光纤通讯接口模块、第一RJ45网络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一WIFI通讯接口模块;
所述中心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计算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纤通讯接口模块、第一RJ45网络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一WIFI通讯接口模块均与中心通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中心通讯控制模块,用于管理第一光纤通讯接口模块、第一RJ45网络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一WIFI通讯接口模块。
可选的,所述主数传装置,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上行通讯控制模块、第二光纤通讯接口模块、第二RJ45网络通讯接口模块、第二WIFI通讯接口模块、第一供电及管理模块、第一定位模块、第一下行通讯控制模块、第一移动通讯接口、第三光纤通讯接口模块、第三RJ45网络通讯接口模块、第三WIFI通讯接口模块和第一卫星通讯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3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利缴费提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冶金用物料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