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装置及预热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7297.6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丁毅;龙太君;刘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2;A24F40/46;A24F40/51;A24F40/53;A24F40/57;A24F40/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周才淇;黄蕴丽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工业三路2号厂房B一层、二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进行 加热 方法 装置 预热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外部预热模块对盛放雾化液的容器进行预热,使得所述容器及其中的所述雾化液被加热到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外部预热模块的发热功率,以保持所述容器及其中的所述雾化液的温度;判断是否出现抽吸气流,如是,启动设置所述容器的抽吸通道中的内部预热模块,使得通过所述通道的液体被加热到第二设定温度而雾化;否则,返回维持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和用于上述方法的预热电路。实施本发明的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装置及预热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容易控制、不会出现加热过度或不足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装置及预热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气溶胶形成装置或电子雾化装置而言,通常是随着使用者的抽吸动作而在其抽吸通道内产生气流,该气流由外部空气通过上述抽吸通道的进气口进入该装置内,沿所述抽吸通道流向该抽吸通道的抽吸口。电子雾化装置内设置有加热器,使得雾化液被加热到设定温度,从而实现由液体向气溶胶转换的过程,并随抽吸气流流向上述抽吸口。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上述雾化液的黏度较大,流动性不好,所以在上述雾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加热过度的情况出现糊味,其它部份仍然粘稠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上述雾化液的加热较难控制,容易出现糊味,尤其是在低温地区或者低温季节,这种情况更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对上述低温情况下雾化液的加热较难控制,容易出现局部加热过度出现糊味缺陷,提供一种容易控制、不会出现加热过度或不足的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装置及预热电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外部预热模块以第一功率对盛放雾化液的容器进行预热,使得所述容器及其中的所述雾化液被加热到第一设定温度;
B)判断所述外部预热模块的工作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如是,结束本次预热;如否,执行下一步骤;
C)维持所述外部预热模块的工作,使其以第二功率继续发热,以保持所述容器及其中的所述雾化液的温度;
其中,在所述外部预热模块开始工作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D)判断是否出现抽吸气流,如是,执行下一步骤;否则,重复本步骤;
E)启动设置所述容器的抽吸通道中的内部加热模块,使其以第三功率工作,使得通过所述通道的液体被加热到第二设定温度而雾化。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雾化液被加热到第一设定温度时或预热设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内部加热模块,使其以第四功率开始工作,加入对所述雾化液的预热。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部预热模块包括环绕所述容器的加热组件;所述内部预热模块包括设置在连接所述容器和抽吸口之间的通气管的气流通道中的加热组件。
更进一步地,通过监测串接在所述外部预热模块的发热体和地之间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得到当前的雾化液的温度。
更进一步地,通过提供以PWM脉冲波形形式存在的驱动信号,调节所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使得所述外部预热模块或内部加热模块中的发热体分别间断通电发热,实现所述外部预热模块或内部加热模块以不同的功率工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通过设置在抽吸通道中的气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抽吸气流;所述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到指定输入端,依据所述气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不同电平判断是否存在抽吸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力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力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7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