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盘片错位布置的蓄冰盘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5724.7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来;王宜新;何飞杰;罗鸿铸;韩云海;郭盛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亚冠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盘片 错位 布置 蓄冰盘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片错位布置的蓄冰盘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一种盘片错位布置的蓄冰盘管包括蓄冰盘片。多根蓄冰盘片依次间隔排列;蓄冰盘片呈蛇形盘片状,或包含有蛇形盘片部分。相邻两根蓄冰盘片的蛇形盘片沿着垂直于蓄冰盘片排列方向的水平方向错开。本发明将相邻蓄冰盘片中的蛇形盘片左右错开,故蛇形盘片的直管段上结出的冰环发生相切时,由各冰环分隔出的多个封闭空间依然可以通过错开的蛇形盘片的端部的开口相互连通,从而克服了端部弯头处结冰过量和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蓄冰装置的蓄冰上限;将集液管分置盘片顶部两侧,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方便后期检修,同时避免相邻集液管形成冷桥带来的冷量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片错位布置的蓄冰盘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蛇形蓄冰盘管在尺寸设计时,主要考虑直管段结冰量适当,由此会导致弯管段位置的空间不足,使得在蓄冰完成前弯管段位置的水就完全冻结,进而导致蓄冰后期蓄冰段的弯管段基本失去换热制冰的能力,降低了蓄冰效率。在此基础上,常规蓄冰盘管在使用中,相互临近的四根蓄冰盘管上结成的冰环柱相切时,还会形成一个与外界不连通的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两端被弯管段位置冻结出的冰墙封闭);此时,蓄冰盘管继续结冰,则该密闭空间内的水将因结冰而膨胀,进而导致蓄冰盘管受到挤压破裂,故当形成密闭空间后往往会停止结冰。现有的蓄冰盘管在形成封闭空间时,槽体中还存在大量的水,这大大降低了蓄冰盘管的蓄冰能力。
此外,现有的蓄冰盘管中,蓄冰盘片与集液管多采用圆管,蓄冰盘片与集液管通过管管交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工作人员需要在前一层蓄冰盘片与集液管焊接完毕后,才能够进行后一层蓄冰盘片的安装,过程十分复杂,且无法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焊接,使得蓄冰盘管的组装往往需要专业焊接技术人员进行3-4天的焊接作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蓄冰盘片与集液管的焊接点位于集液管外侧,不美观且容易发生破损。
当蓄冰盘管中的部分蓄冰盘片发生损坏泄露时,可以通过从端部阻断泄露的蓄冰盘片的方式,对蓄冰盘管进行维修,使得蓄冰盘管能够继续使用;但是,现有蓄冰盘管中部分蓄冰盘管的一端或两端开口被集液管、总管和其他蓄冰盘片遮挡,工作人员难以进行阻断操作,导致蓄冰盘管难以被维修。同时,由于现有蓄冰盘管的部分集液管位于蓄冰槽体的底部,故现有蓄冰槽体内腔在设置集液管的一端需要预留一个维修空间,这降低了蓄冰盘管的空间利用率。此外,由于现有蓄冰盘管中的集液管的布置形式,多个蓄冰盘管叠放时管路连接复杂,预留空间大。
另外,现有蓄冰盘管内的四根集液管均位于蓄冰槽体内的同一端,对安装空间中管道的布置要求较高,在吊装时对蓄冰盘管朝向有严格要求,若出现反向吊装的情况,就无法完成管道的连接。同时,由于现有蓄冰盘管中的进液集液管与出液集液管相互靠近,易形成冷桥,导致进液集液管中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的部分冷量被直接转到出液集液管中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中,造成冷量的损失,降低制冰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的缺陷,提供一种盘片错位布置的蓄冰盘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蓄冰盘管,包括蓄冰盘片;多根蓄冰盘片依次间隔排列;蓄冰盘片呈蛇形盘片状,或包含有蛇形盘片部分;相邻两根蓄冰盘片的蛇形盘片沿着蛇形盘片的长度方向(即直管段的轴线方向)错开。
作为优选,本发明一种蓄冰盘管还包括两根集液管;各蓄冰盘片的一端连接到其中一个集液管,另一端连接到另一个集液管连接。
作为优选,各蓄冰盘片的顶部位于两根集液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液管由内半管和外半管拼接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半管上带有横侧板和竖侧板;横侧板位于竖侧板外侧的下方;横侧板和竖侧板上均开设有多个与蓄冰盘片位置对应的通孔;蓄冰盘片的端部穿过内半管上的对应通孔后,与内半管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液管的纵截面呈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