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及移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3995.9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南;李成梅;王余廷;尹正日;孙进勇;徐文吉;国璟;管善志;丰大禄;张勇;孔磊;李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 地址: | 212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道 拱顶 移动 模板 支架 移位 方法 | ||
1.一种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包括拱顶支架和下支撑架,所述拱顶支架支撑在下支撑架两端上;下支撑架为多根水平钢管和垂直钢管分别通过脚手架扣件连接而成的承重脚手架,下支撑架纵向两侧分别间隔设有剪刀撑,下部设有扫地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包括移动框架、分别间隔设置在移动框架纵向两侧下的数个支撑轮和平行固定在移动框架上侧的两根支撑纵梁,数个支撑轮分别支撑在鱼道中的一对槽钢轨道上,其中一根槽钢轨道下侧固定在间隔排列的横隔板上,另一根槽钢轨道下侧固定在间隔排列的横向导板上,在相邻横隔板之间或相邻横向导板之间的槽钢轨道下侧分别通过间隔设置在垂直钢管顶端的调节机构支撑在下支撑架顶端上;所述拱顶支架包括多片竖向间隔排列的拱肋组合和多根纵向支撑钢管,所述数根纵向支撑钢管沿半圆形拱肋组合内侧间隔分布,并与多片拱肋组合焊接成拱顶支架;移动框架长度与下支撑架长度匹配,下支撑架底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支撑在鱼道底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肋组合的顶部为半圆形,下部两侧均为直线形,包括铰接式拱肋、对撑钢管、横撑梁,以及成对设置的垂直钢管和斜撑钢管,对撑钢管两端的槽板分别通过调节机构支撑在铰接式拱肋的下部两侧内的一对纵向支撑钢管外,横撑梁位于对撑钢管的下侧,横撑梁一端固定在铰接式拱肋下端一侧内,横撑梁另一端通过双向调节机构与铰接式拱肋下端另一侧固定连接;一对拱肋垂直钢管的上下端分别与铰接式拱肋上端中部及横撑梁中部焊接固连,一对斜撑钢管的上下端分别与铰接式拱肋的两侧中部及横撑梁中部焊接固连;横撑梁中部下侧和铰接式拱肋两侧下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调节机构支撑在下支撑架对应的垂直钢管顶端上,两根支撑纵梁上侧与横撑梁两端下侧之间留有间距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拱肋包括顶弧形拱肋和两侧的侧弧形拱肋,顶弧形拱肋和侧弧形拱肋分别通过铰接销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母、螺杆、顶托或底托,所述螺杆一端旋合在螺母中,顶托或底托分别与对应的螺杆另一端焊接固连;螺母一端延伸出嵌入定位在对应钢管中的延伸端,顶托分别抵靠在铰接式拱肋底部下端和一对槽钢轨道的下侧上,底托分别抵靠在鱼道底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调节机构包括双向螺母和一对旋向相反的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母纵向外侧对称焊有一对把手,一对旋向相反的双向螺杆的一端分别旋入对应旋向的双向螺母一端中,一根双向螺杆另一端端头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横撑梁一端焊接固连;另一根双向螺杆另一端端头通过连接板与铰接式拱肋下端焊接固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为型钢焊接而成,包括纵向两侧的工字钢纵梁和纵向两端的工字钢横梁,在移动框架内还间隔设置了多根工字钢横杆;下支撑架纵向中部的垂直钢管上端间隔穿出移动框架,通过调节机构垂直支撑在横撑梁的中部下侧。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鱼道拱顶移动模板支架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完成下支撑架、一对槽钢轨道和行走小车的安装
1.1)在鱼道的底板上将纵横交错的多根水平钢管和垂直钢管通过脚手架扣件连接成下支撑架,并将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垂直钢管的上端端头和下端端头上,再搭设剪刀撑和扫地杆,完成下支撑架的搭设;
1.2)铺设一对槽钢轨道,其中一根槽钢轨道下侧固定在间隔排列的横隔板上,另一根槽钢轨道下侧固定在间隔排列的横向导板上,在相邻横隔板之间的槽钢轨道下侧或相邻横向导板之间的槽钢轨道下侧,分别通过间隔设置在垂直钢管顶端的调节机构支撑在下支撑架顶端上;
1.3)在一对槽钢轨道和下支撑架上,将两根工字钢纵梁和两根工字钢横梁焊成矩形的移动框架,并在移动框架中间隔焊接多根工字钢横杆;在移动框架两侧的工字钢纵梁下侧和一对槽钢轨道之间分别间隔安装数个支撑轮,另在移动框架纵向两侧上分别焊接两根支撑纵梁,完成行走小车的拼装;多根垂直钢管及其上端的调节机构分别垂直穿过移动框架;
2)安装拱顶支架和拱顶模板
2.1)分别转动下支撑架上下端各调节机构的螺母,使下支撑架中各垂直钢管顶部的顶托高度均达到设计高度;
2.2)先将顶弧形拱肋和两侧的侧弧形拱肋分别通过铰接销铰接成铰接式拱肋,然后在铰接式拱肋下侧安装横撑梁,使横撑梁一端焊接固定在铰接式拱肋下端一侧内,横撑梁另一端通过双向调节机构与铰接式拱肋下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接着在铰接式拱肋内焊接成对设置的拱肋垂直钢管和斜撑钢管,再在多片铰接式拱肋内侧之间焊接间隔设置的数根纵向支撑钢管,使得多片拱肋组合与数根纵向支撑钢管焊接成拱顶支架;接着安装对撑钢管,使对撑钢管两端调节机构端头的槽板分别支撑在铰接式拱肋的下部内的一对纵向支撑钢管外;最后安装拱架模板;
2.3)再次分别转动下支撑架上下端各调节机构的螺母,精调拱顶支架高程,使拱顶支架顶部的拱架模板高度达到设计高程;再调节对撑钢管两端的调节机构通过铰接式拱肋撑紧拱架模板,接着绑扎钢筋、浇筑拱顶混凝土;
2.4)手持双向螺母纵向外侧的一对把手分别转动各双向螺母,对应的一对旋向相反的螺杆分别外移,使拱顶支架达到设计宽度,再分别调节对撑钢管两端的调节机构撑紧拱架模板,即可绑扎钢筋、浇筑拱顶混凝土;
3)拱顶支架移位
3,1)在已经完成施工的鱼道相邻施工段,重复步骤1.1)和1.2)的过程,搭设下一施工段的下支撑架及一对槽钢轨道,并使下一施工段的一对槽钢轨道与步骤1.2)搭设的一对槽钢轨道衔接;搭设好下一施工段的下支撑架及槽钢轨道后,固定在下一施工段前方鱼道中间位置的卷扬机通过两股牵引钢丝绳与的两根移动框架31上的支撑纵梁一端连接;
3.2)在拱顶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即可通过行走小车移走拱顶支架及拱顶模板;先反向转动横撑梁另一端双向的双向螺母和对撑钢管两端的螺母,从而拉动侧弧形拱肋下端及拱顶模板向内收缩,拱顶模板与拱顶钢筋混凝土面脱离;再分别反向转动下支撑架中支撑横撑梁和铰接式拱肋的各垂直钢管上下端调节机构的螺母,支撑横撑梁和铰接式拱肋的各顶托下降,拱顶支架及拱架模板由于重力作用脱离拱顶钢筋混凝土面而缓慢下降,直至整个拱顶支架的横撑梁下侧落到行走小车上侧的两根支撑纵梁上;调节顶托或底托时应同时分步进行,不可一步调节到位;接着拆除穿过移动框架的垂直钢管,使行走小车能无障碍地移动;
3.3)启动卷扬机,通过两股水平方向的牵引钢丝绳拉动行走小车载着拱顶支架及拱架模板,从现有的一对槽钢轨道缓慢移动至步骤3.1)中新铺设的下一施工段的一对槽钢轨道上,完成行走小车、拱顶支架及拱架模板的移位;
3.4)拱顶支架及拱架模板就位后,解除牵引钢丝绳,分别重复步骤2.1)和步骤2.3)的过程,调整下支撑架的顶托高度,使得拱顶支架上的拱顶模板高度达到设计高程;再分别转动横撑梁另一端的双向螺母和对撑钢管两端的螺母,使拱顶支架至设计宽度位置,完成拱顶支架及拱架模板的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9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藏匿电视机的电视柜
- 下一篇:一种静音开关的测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