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42292.4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0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董玺;沈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勤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58;B29C33/10;C08L23/12;C08J9/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季栋林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发泡材料领域,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包括以下其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丙烯PP树脂60‑80份,发泡剂5‑10份,防老剂3‑5份,稀释剂1‑3份,成核剂1‑5份,抗氧剂2‑4份,它通过添加防老剂和抗氧剂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在制备的过程中可根据发泡的快慢自行调节排气的速率,以获得具有均匀、精细泡孔的产品,在发泡的过程中利用辅柱塞在主柱塞中移动使辊轮转动,进而使得竖杆上下往复运动,利用同性磁铁相互排斥的原理使得磁性挡气膜间歇性打开,防止空气逆流进模具中,同时鼓气件在排斥力的作用转动起来,进一步提高排气效果,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气体逆流,以让发泡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塑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环保、安全、质轻、性价比高的材料。聚合物发泡材料是一种以树脂为基体,在材料内部有大量气泡,可以看作以气体为填充材料的固/气复合材料。发泡材料质量轻,比强度高且具备缓冲、吸声、保温等功能,在建筑、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和家电等领域应用广泛。
聚丙烯树脂具有质轻、原料来源丰富、性能价格比优越以及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易于回收等特点,是世界上产量增长量最快的通用热塑性树脂,我国PP树脂已成为产量最大的树脂品种。各树脂生产企业都在积极调整生产思路,开发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专用料,以使PP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其中聚丙烯泡沫的研究开发也成了近年来的热点,尽管聚丙烯发泡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但聚丙烯泡沫的开发难度很大,国内尚未有其相关的、可工业化的核心技术。
目前聚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由于原料使用的不同,使得产品性能也不同,但大多数产品的添加剂较少,导致成品的强度和抗氧化性不是很好,而且目前模压发泡法制备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柱塞式模具不能实现很好的排气,导致材料成型后会存在很多气泡,极大的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通过添加防老剂和抗氧剂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在制备的过程中可根据发泡的快慢自行调节排气的速率,以获得具有均匀、精细泡孔的产品,在发泡的过程中利用辅柱塞在主柱塞中移动使辊轮转动,进而使得竖杆上下往复运动,利用同性磁铁相互排斥的原理使得磁性挡气膜间歇性打开,防止空气逆流进模具中,同时由于磁铁块安装于扇叶一侧面,因此第二永磁铁的上下往复移动使得鼓气件在排斥力的作用转动起来,进一步提高排气效果,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防止气体逆流,以让发泡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包括以下其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丙烯PP树脂60-80份,发泡剂5-10份,防老剂3-5份,稀释剂1-3份,成核剂1-5份,抗氧剂2-4份;
包括以下步骤:
S1,把聚丙烯PP树脂、发泡剂、防老剂、成核剂、抗氧剂与稀释剂混合,并搅拌混合物至成浆状,干燥后得到均匀的分散物;
S2,把分散物放进两辊塑炼机中使其与弹性体混合;
S3,将S2中的混合物制成片,然后把片材放入压机的模框内,预热3-5分钟然后加热加压使片材预成型;
S4,先向柱塞式模具充入惰性气体,以排出柱塞式模具内的空气,然后将预成型片材放入柱塞式模具内,并立即把柱塞式模具放入压机内;
S5,合模施加压力,加热至发泡剂分解时,混合物在柱塞式模具内发泡并将柱塞往上推,使得发泡剂的分解反应以及过氧化物的交联反应完全,最后冷却成制品。
进一步的,所述S4步骤中的柱塞式模具先进行预热,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且预热温度为18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勤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勤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2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